电力工程中的智能电网技术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秦娟
[导读] 智能电网的建设,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特征,对于保证电网自身稳定性
        秦娟
        呼伦贝尔市明星电力设计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021000
        摘要:智能电网的建设,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特征,对于保证电网自身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电力工程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所应用到的一个主要技术,其应用质量与效果,对于智能电网建设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受到工程本身复杂性的影响,电力工程技术较为容易出现应用偏差,进而影响到施工质量。
        关键词:电力工程;智能电网技术;应用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1.1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是指通过计算机等网络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电网设施。通过对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与调度,确保用户配电质量优良。智能电网在工作时,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清晰明了地准确把握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如跳闸、接触不良等故障问题。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声,提醒维修工作人员出现的问题,通过及时修复来确保大众正常用电。智能电网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2智能电网特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智能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智能化电网更加适合于现代能源生产、配置的要求。随着人均耗电量的增加,在我国电能配置上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智能电网能够帮助协调电能运输、增加电能运输安全。在智能电网的构架过程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电网架构坚固。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经纬度跨越大,各个地区的人文环境和地质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地区易出现地质灾害,有些地区台风频发,有些地区则冻土情况比较严重等,这些情况对电网建设有着一定的限制。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加强电网框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确保在特殊地质情况下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停电情况。(2)性价比高。电网建设目的是最初考虑的问题之一,只有确定电网建设的目的后才能建立符合地区情况的电网工程,从而降低了电网维修成本,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能源。(3)交互性强。智能电网和传统电网的区别就是可以收集用户体验,运用智能电网可以和使用者进行有效交流,通过大数据支持,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采取专门的修复和调整,从而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二、智能电网技术的主要性能
        2.1兼容性
        智能电网技术具备一定的兼容性,这意味着这一技术不受使用系统的影响,在任何平台中都能得到良好的应用,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智能电网系统的使用感受,提升对电网监控系统的技术应用。
        2.2自我修复性能
        智能电网技术的使用较为成熟,工作状态可实现一定的无人化。智能化电网技术拥有较高的自检性能,能够对自身系统的运行进行检修,依靠系统中的相关技术实现对自身问题的处理。
        2.3灵活性与稳定性
        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测,依托于大数据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供电网络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对检修人员发出信号,并就问题的存在进行自行的修复,以保障电力供电的稳定性。智能电网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技术,具有及时性与可见性,能够大大降低电网问题的发生率,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作为智能化技术,其工作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基于此,智能电网技术具有灵活性。
三、电力工程中的智能电网技术应用
        3.1交流输电柔性技术
        这一技术能够向智能电网输送高清洁度能源,主要将通信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微处理作为基础,自由地控制交流输电,是一项先进技术。

由于国内建设智能电网时将高压输变电作为基础,因此建设时需要向电网输送全新清洁能源,并对能源进行有效隔离。运用交流柔性输电便能很好地满足该要求。这使得智能电网对该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例如,某工作人员在2019年通过结合控制技术与电力工程技术,全面调节、控制智能电网的所有参数,使智能电网运行稳定性得到保证,充分降低输电时的电能损耗,增强了输电线路具备的电力输送能力。
        3.2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直流电是我国主要使用的电能类型之一,但是在输出电量的过程中需要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这就对智能电网在促进不同类型电流转换的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这一方面进行技术性的创新和改革。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明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输电范围可以覆盖更大的地区,可以保证为偏远地区提高稳定的输出电能。我国西部储存着我国大多数的能源,但是西部的经济发展却落后于东部,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需要将西部的资源传输到东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把西部的丰富能源传输到经济发展的东部地区,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加强社会的稳定。
        3.3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
        电力生产就是不同能源向电能的转化。目前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仍旧以火力发电为主、水力发电为辅,同时大力开发清洁的发电设备,例如风力发电、潮汐发电。智能电网能够有效调节电厂的发电量,根据地区对电能的消费需求进行生产,多余的电能输送到需要的地方,目前我国相继建成西电东送输电工程,成功保障了中东部地区的生产生活用电。
        3.4在居民用电安全上的应用
        通过电网与居民的互通互联,在增加电网服务性的同时,向居民传输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理念。通过主流媒体、公众号等形式加强电网与居民的联系。让电网更好的为居民服务,通过更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人们的尊重。开放用电查询绿色通道,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查询本月的用电量,通过对用电量的全面把控,让居民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开展网上预约活动,对需要办理线路改造的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利用智能电网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国家电网更好的造福群众,让群众用得放心。
        3.5电能质量技术优化
        优化电能质量技术,必须是要在电能质量等级划分十分明确、评估方法与体系十分健全的情况下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为了充分保证质量技术能够得到完善与优化。在经过供用电接入端自身经济性能进行详细分析以后,利用用户经济性与技术等级两大评估体系,优化电能的质量。随着现如今国内法律法规建设更为全面、完全,而智能电网建设也在国家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其自身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通过运用电能质量优化技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电能质量,并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使得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电能质量优化技术主要是包括了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连续调谐滤波器关键技术等等,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顺利完成提供充足保障。
结语:
        随着当前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地发展,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智能电网的发展水平,电力技术的高低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点。为了确保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必须提高电力工程技术,采用最先进的研发技术,为电网建设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节约资源,建立资源的循环使用系统,在促进社会发展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保证社会电力资源使用的速度,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孔菁,李广凯,王庆红,等.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7):42,46
        [2]黄溢.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9(08):173.
        [3]段斯,邱议漩.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9(7):176-177
        [4]黄溢.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9(8):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