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严川
[导读] 21世纪,人们对电力需求愈来愈大,电力企业为保障用电加快推
        严川
        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21世纪,人们对电力需求愈来愈大,电力企业为保障用电加快推进配网系统的建设。配网系统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保证用电安全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优质、稳定的电能。学术界有关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理论研究较多,结合现实工作问题的研究少有。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对影响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安全,诚信,文化体系,分析研究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表现在电力行业中,对于电力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不仅要求供电稳定,更要求用电安全。因此,为了提升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需要对影响可靠性的因素进行探究。
1.影响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因素
1.1电网设计层面
        客观认知,我国配网系统中电力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设计阶段,电网设计作为配电系统的基础工作,是对后续电网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保障。如果设计过程出现了问题,将会存在隐患,为后续的供电、用电可靠性造成一定成都额影响。如果设计出错严重,并未能及时的被发现,将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损失。即便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错误,还需要采取返工等措施,也会大大的影响施工工期,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均产生大量浪费。这些问题最终反映在配电网系统中,均会对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1.2外力破坏层面
        我国对于电力的消耗日益增长,需要配网系统的建设同步跟进。具体分为:一方面,现有的配网系统需要更新升级,另一方面,需要建设新的配网系统。对此分析,现有的配网系统线路架设方式较多是以单端辐射为主,已经与现有的用电用户的需求难以匹配,较难适应现阶段的迫切需要。目前的解决方式以新增临时线路为主,但出现了部分的用户直接私扯线路。由于私扯的线路在安全性、稳定性上均不能够较好的符合用电要求的标准,因此,极易产生事故。同时,随着城市新城区的建设加快,老城区的用电维护往往未能得到及时的升级改造,线路濒临使用寿命期限,易出现老化等情形,再加上老城区线路架设相对混乱,更加剧了维护的工作难度。伴随线路老化,配网系统中的某些绝缘件也会出现闪络现象,抗冲击能力也会降低,有时会导致整个系统的严重损伤。从当前的情况看,并没有很好的处理闪络现象的方式。
1.3过电压层面
        电压在供电系统中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所有电压都是有益的。对电网带来损害的电压主要为过电压或者工频电压。早期,我国配网系统建设时,存在一些爬行距离过短、设备质量不佳等情形,这均会影响到设备的安全性,对电网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同时,我国使用的绝缘设备较多是针式瓷瓶,在抗过电压方面本身较弱,而面临阴雨、雷电天气时更为严重。这就造成了过电压严重影响了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目前,我国常用的配电方式为35000V以下的架空线路,较难的保证高质量和用电安全,对配网系统中的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产生影响。


2.解决措施
2.1加强管理工作
        通过行政管理工作,能够有利于保障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配网系统的工作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从而防止出现由于工作疏忽引起的可靠性问题。其一,企业应对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筛选合适的管理人员。选择管理人员时,不能仅仅的考察其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对职业道德等层面进行细致的观察,选取那些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德才兼备的人员来完成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人员,应定时进行考核评价,一方面加强培训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考评,能够使人员保持较为良好的工作状态。其二, 对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管。通过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方案,对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工作细则进行巡视检查,详细的记录所监测到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排查出具体的问题。其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配网系统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落实到个人,避免发生问题无法问责的情况。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在工作中的警惕性,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他们做好工作。
2.2提升人员技术水平
        在维修配网系统中出现的电力问题时,为保障维修质量,需要人员具备高水品的技术能力及素质能力。提升人员技术水平需从一下几点入手:第一,进行专门的技术能力培训,通过培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将先进的维修技术传授给一线的人员,从而以最基本的方法提升人员的能力。第二,组织故障问题解决竞赛,将平时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典型的问题进行抽离,组织人员进行参赛,以一种激励的方式推进人员积极解决工作的困难,提升基本能力。第三,可以与外部专家、行业前沿学者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提升工作人员的视野与认知,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化追求。
2.3优化供电模式
        在应对老城区和新城区的电网问题时,应大力建设基础设备,从而解决老城区电网混乱、新城区电网密度较高的局面。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应当根据当前区域的发展水品,选择合适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电网的再设计,从而优化现有电网的供电模式。此项工作较为复杂,需要时间周期较长,尤其对于落后地区和新高建筑群区,不同的配网模式所需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样。落后地区经济欠发达,建筑物以老式为主,线路较为混乱,需要综合判断后确定是否新增线路替换原有线路。而在新的高建筑群区域,密集的线路架构极易受到安全隐患的影响,是否对其探索新型线路架设模式,也应当是工作人员考虑的首要问题。虽然优化供电模式的路径较困难,但更应对其进行有计划、有方法的设计优化,从而突破行业的阶段屏障,带来新的可观效益。
3.总结
        综上,我国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问题的应对与改善需要考虑多方的因素,从而在避免出现损失的前提下,合理、有序、科学的进行工作的开展。当下,影响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因素主要为电网设计不合理,未能跟随时代需求进行匹配升级,自然界等外力的消耗造成的线路老化问题以及过电压对电路产生的损害。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对人员进行考核、全方位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加强管理水平,也可以重点提升人员技术水平,同时还应思考如何优化供电模式,提升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勇杰.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7(3).
        [2]姚艳,高海朝,郭栋.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9).
        [3]王雪峰.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发展研究[J].通讯世界,201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