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3期   作者:王锦
[导读] 研究针对头痛患者采取中医针灸疗法的价值。
        王锦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头痛患者采取中医针灸疗法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9.06~2020.05纳入62例头痛患者开展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出31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A组),另外31例采取中医针灸疗法(B组),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并调查复发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优于A组;B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A组80.65%,复发率为6.45%,明显低于A组41.94%(P<0.05)。结论:中医针灸疗法在头痛患者治疗中合理应用,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且复发率降低,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医针灸;头痛;疼痛评分;复发情况
        头痛主要指患者自觉头颅上半部(即眉弓、耳轮上缘及枕外隆突连线以上)存在疼痛感,其主要是由于各种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患者头部经络存在功能失常以及脉络不通等情况[1]。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部胀痛、刺痛及抽痛等,可伴随程度不一的眩晕或呕吐症状。偏头痛、低颅压性头痛等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头痛类型;根据头痛特点还可将其分为外伤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以及紧张性头痛等。中医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各种中医治疗方案在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将中医针灸疗法实施于我院头痛患者治疗中,深入解析其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案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我院于2019.06~2020.05收治的62例头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31),A组男女比例为14:17,年龄为25~76岁,均值为(50.51±.59)岁;B组男女比例为15:16,年龄为24~77岁,均值为(50.47±4.62)岁,以上一般资料(P>0.05)。
1.2方案
        A组:头痛急性发作给予患者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同时采取纯氧疗法,调节氧流速度为8~10L/min,每次开展15min。若患者头痛为持续性,可考虑采用适量醋酸泼尼松片开展治疗。
        B组:(1)辩证选穴:①风湿型头痛:主穴包括中脘、丰隆、风府、头维及大椎穴,配穴为阴陵泉与三阴交;②风热型头痛:主穴包括太阳、风府、外关及风池穴,配穴为印堂穴与上星穴;③风寒型头痛:主穴包括风府、阿是、大椎及列缺穴,若伴随后头痛症状再配以昆仑穴;④风火型头痛:主穴包括合谷、大敦、风池及行间穴,若存在偏头痛者,配合率谷穴与侠溪穴,若存在巅顶痛者,则配合百会穴及通天穴;⑤气虚型头痛:主穴包括关元、百会、气海以及足三里穴,配穴为太白穴;⑥血虚头痛型:主穴包括脾俞、膈俞、心俞及足三里穴,配穴为气海穴;⑦痰阙型头痛:主穴包括丰隆、中脘、膻中、头维及太阳穴,配穴为百会穴与阴陵泉;⑧肝肾阴虚型头痛:主穴包括太溪、肾俞、肝俞及三阴交,配穴为鱼腰穴与攒竹穴。(2)操作手法:选择1.5寸毫针,针对所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实行针刺,得气后予以30min留针,针灸隔日开展1次,治疗持续进行6周,共针灸21次。
1.3观察指标
        (1)运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分,其中0分为无痛感,10分为剧痛难忍[2]。(2)疗效:患者头痛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患者头痛症状部分缓解,头痛发作次数减少60%为好转;头痛症状未有显著缓解甚至加重为无效;显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复发情况。
1.4数据处理
        (±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疼痛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B组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见表1:
         
2.2疗效及复发情况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复发率为6.45%,相比A组80.65%、41.94%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头痛具体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般是指颅内与透明结构感受器等受到诸多外界因素刺激后,经痛觉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从而诱发头痛症状。既往临床针对本病多采取西药治疗方案,尽管用药后患者头痛情况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头痛治愈较为困难,且容易复发,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因此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中医特色的针灸疗法显得尤为必要。
        中医学认为,头痛当属于“脑风症”、“头风症”范畴,主要病机为外感或内伤等因素造成头部脉络受阻、气血失调,最后引发头痛症状[4]。中医学提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此本病治疗原则以疏通经络、益补气血为主。本文结果显示,B组经过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均优于A组(P<0.05),充分表明针灸疗法运用于头痛患者治疗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针刺穴位能够强化传入神经纤维活动,从而有效减弱传入局部肌肉控制神经的活动;并通过对患者体表穴位进行刺激,使得经气活动被激发,以此达到调理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目的;且对腧穴进行刺激还能够促使机体分泌类吗啡肽等物质,从而起到缓解头部疼痛的作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针对头痛患者选择中医针灸方案开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头部疼痛情况,促使临床疗效提升,且经随访发现患者复发率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青,王宝军.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5):116,118.
[2]尹宏.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7):120-122.
[3]殷贞燕,韩织优,刘菲, 等.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5):41-42.
[4]黄海龙,李梦楠,张湛.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疗效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4):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