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3期   作者:王梅
[导读] 分析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王梅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时间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实施护理质量后,对照组为未实施。观察组对院内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给予强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获得了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为掌握动态实施效果,特选取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前后的两组患者予以对照。
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各项护理指标控制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各项护理指标控制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控制护理风险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护理质量指标;危重症患者;临床意义
        护理质量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环节,是保障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也是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体现[1]。本文重点分析了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32~85岁,平均(51.29±2.58)岁。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的100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33~84岁,平均(50.21±2.57)岁,将2015年7月~2016年5月的100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32~85岁,平均(50.19±2.1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我院自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以来,对院内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给予强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获得了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为掌握动态实施效果,特选取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前后的两组患者予以对照。
        1.2.1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首先,院内成立调查小组,通过互联网、翻阅文献等形式调查国内危重症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向我院以往患者发放问卷,问询患者诉求及建议,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各类并发症实际发生率,确定我院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指标,目前我院已确定指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尿管感染、患者压疮、非计划性拔管、误吸、深静脉导管感染等几大质量管理指标。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确定后由各科室骨干护理人员成立管理团队,并选取组长,负责调配、贯彻小组工作,管理小组负责护理质量管理落实。同时,加强参与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将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印制成册、发放并组织学习,重视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责任意识、风险管理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同步提高。此外,通过辨证讨论,将集速化护理法做为护理质量目标控制方法,落实于护理工作中,并由管理小组每月统计实施效果,并听取多方面反馈,对各项统计指标与目标存在偏差的,需分析原因,找出漏洞或缺点,加以完善,实施持续改进[2]。
        1.2.2护理措施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见性护理:强化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实施各项操作前后均使用消毒液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应用呼吸机期间特别是实施鼻饲营养时,若无禁忌症,可将床头适当抬高;定期检查患者胃部潴留情况,每天给予患者2-3次口腔护理;每天交接班护理人员注意检查所有套管气囊的压力,是否维持25~30cmH2O间;注意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并采用密闭吸痰;可应用加温湿化器,保持患者气道内湿化程度;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尽量缩短应用呼吸机时间。(2)危重症患者压疮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需掌握患者身体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准确评估发生压疮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帮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帮助患者局部减压,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皮肤清洁护理。若患者存在皮肤潮红,可外涂润肤霜;存在肛周糜烂,需外涂溃疡粉,并注意掌握预防效果。(3)深静脉导管感染预见性护理:帮助患者留置导管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合理选择穿刺部位与穿刺器材;实施穿刺时注意穿刺点消毒范围超过20×20cm;每天对穿刺点进行评估,若发现异常,应及早拔管。维护导管时,护理人员需注意手部消毒,尽量减少开放导管,使用密闭式的输液接头,保持良好密闭性;导管需使用敷贴妥善固定,一般情况下敷贴需每周更换2次,若敷贴存在污迹则需随时更换;输液装置使用24h更换,输血装置使用完毕更换[3]。(4)留置尿管感染预见性护理:为患者留置尿管时严格遵循规范化操作流程,留置尿管期间定期给予患者会阴护理,清洁尿道口,保持导管畅通;注意倾听患者主诉,注意观察尿液量、性质、颜色,作好记录;妥善固定尿管与集尿袋,将尿袋固定于膀胱之下,注意及时将尿液排除;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尿管拔除时注意保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5)肠内营养期间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理选择胃管置入位置;减少胃内残余量,定时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胃潴留;鼻饲营养时可采用坐位或抬高床头,预防呕吐、呛咳、反流;教会患者正确咳嗽、咳痰的方法,加强口腔护理,清理口腔、气道分泌物[4]。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各项护理指标控制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各项护理指标控制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医疗体系、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护理工作也面临着更加研究的挑战。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容有一点疏漏,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是能够促进、改善护理质量最为直观的新型手段,目前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治疗虽无固定的指标管理标准,但其基础必然是将其目标值向高标准靠近,也就是不断就目前管理指标进行强化、改进、完善[5]。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各项护理指标控制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控制护理风险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张晴.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28(30):91-92.
[2]程爱玲,丁芳.探讨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9,21(6):364-365.
[3]张利荣,曹东海.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13(11):2633-2633.
[4]赵荣,王丽珍.护理质量管理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28(18):83-84.
[5] 吴燕霞 . 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有效性探究 [ J ] . 中华全科医学 ,2019,13(12):2060—2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