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飞
如东县规划管理处,江苏 南通 226400
摘要:洋口镇如东林场长潦园林苑是我县2018年新申报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乡村实际,对现有农村建设发展相关项目进行整合升级,与国家实施的有关重点工作相衔接,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长潦园林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设计贯彻以上思想观点,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如东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传承;产业重塑
1 研究背景
截至2017年底,不包括城镇就业的农村人口,中国农村常住人口为5.761亿。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建设的发展缓慢。原因是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的差距。另外,城市虹吸效应明显,农村资源不足,吸引力减弱,导致发展动力不足。农村振兴是党总书记习近平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战略。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民生的根本问题。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 基本情况及问题解析
2.1 村庄基本情况
长潦园林苑位于如东县洋口镇南部,距离如东县城约30公里,距南通市约60公里,临近老S225省道,县道长雪线穿村而过。村域面积约175.14公顷,与如东林场行政区域重合。村庄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属沿海平原,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2.2 村庄存在问题
2.2.1 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
非劳动力人口占比较高,劳动力流失严重。2017年,长潦园林苑总人口596人,其中劳动力人数194人,劳动力人口仅占总人口33%。
2.2.2 现状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
现状交通系统不完善,村庄存在多处断头路,南北向交通联系较弱,部分道路路幅较窄,会车困难。同时停车设施严重不足,仅村委处有一小型停车场,其他地区无公共停车场。
2.2.3 现状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
公共设施配置不足,村内公共设施为村委会1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卫生室1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缺乏村民公共活动室、文化室、托老所及其他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布局不合理,公共设施布置于长雪线以西,与村庄主体距离较远。
2.2.4 现状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村庄没有设置公共厕所;主次干道两侧均未设置路灯等夜间照明设施;村庄内垃圾桶数量不足,且不符合垃圾分类处理的要求;村庄内没有污水管网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存在露天化粪池,生活污水及畜禽养殖废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造成部分村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2.2.5 村庄生活环境的问题
村庄环境对村民生活品质的影响是巨大的。现状的村庄环境存在着公共空间被侵占、垃圾物品乱存乱放、滨水环境差、水质不达标,宅间绿地不足、村庄养殖不规范、村庄管理不到位等等的问题。
3 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方法研究
3.1 上位规划解读
(1)根据《如东县洋口镇(沿海经济开发区、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7-2030)》,长潦园林苑位于镇域南部的生态保护区范围内,属于一般行政村中的农民居住点。同时城镇性质中也明确了洋口镇是以旅游业为产业主导的现代化城镇,因此也为长潦园林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
(2)《洋口镇优化镇村布局规划》梳理了镇域范围内的重点村庄和特色村庄,长潦园林苑入选了自然景观型的重点(特色)村,除了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外,该村的产业发展重点是自然景观,尤其是原始柞榛林和其他林业资源。
该规划为村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确定了其建设用地的规模。
3.2 村庄发展趋势的研判
3.2.1 现代乡风习俗与乡村建设的协调
近年来,我们参与了大量的农村建设实践,并有明显的经验表明,村民对新农村地区的公平性有很高的要求。在同一排房屋中,其他房屋的门不应靠近您自己的房屋,屋顶也不应高于您自己的房屋。即使对它们没有实际影响,它们也必须遵守。这种行为更多是关于寻求心理平衡。因此,上述“棋盘式”农村布局不仅方便了现代建筑方法,而且是解决农村土地和住房公平分配问题的途径。但是相反,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所谓的公平而采用这样的布局,我们肯定会放弃根源并追求最终。
3.2.2 农村“自主振兴”与产业发展
硬件是基础,行业是灵魂。工业发展是引导农村自我复兴的根本途径。传统的农业种植业最终将被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取代。农村工业的发展需要打开横向和纵向的渠道。要提高传统农业的附加值,积极促进农产品加工应用,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振兴来吸引和增强农村自主振兴的力量。我们需要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尝试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的困局,依托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因素,创新发展机制,推出全新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模式。通过一产提升,二产拓展,三产挖掘,一二三产联动,最终实现村庄产业的振兴,从而恢复村庄自身的“造血”功能,使村庄的经济运行恢复到良性轨道上。
4 规划实践
4.1 引入社会资本提供产业支撑
通过引进中化农业万亩MAP项目,为村庄发展注入活力。推动全村土地流转,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与智能农业模式的融合,提供了一个综合的方案,结合了在线和离线的现代农业,包括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了农业种植水平,提高了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和种植者的利益,并提高农业村庄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2 产业发展策略
农业生产以高品质、标准化为目标。通过大数据的计算构建种植前的土壤改良、品种优选和种植中的实施管理、收成后的存储物流包装的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互联网平台销售,通过云端认养、品牌营销、果园旅游、私人定制等多种服务,建立从用户到农民的直接联系通道,打造线上订单、线下体验的新模式。在传统的二产方面,要做长果林产品产业链,开发衍生产品,倡导手工制作,传承手作技艺,提高林果附加值。在三产方面,发展民宿产业,加强产业链构建,形成完整的民宿产业链条,助推旅游服务升级。
4.3 生态修复
保留村庄现有林地,同时新增部分林地,恢复原有林场风貌。强化林地的生态性、稳定性,新增林地结合老建筑的改造,形成生态性高、景观性强的片区,打造静谧、养生、闲趣的空间。在果林方面,丰富果园类型,培养包括梨、桃、山楂等既能采摘又具有观赏性的经济果园。充分保留现状林荫村道的特色,结合本土苗木的特点,对未设置行道树的村庄道路两侧设置银杏、香樟、榉树等行道树,丰富林路景观。
4.4 环境精琢
对建筑环境的改造以节约资金、方便实施、尊重民意,灵活运用为原则,避免大拆大建,强调经济性,尝试保持当地农业建筑的风格,注意清洁度并尽量减少变化。村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装修内容。村民在不影响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可以对房屋进行个性化改造。
5 结束语
尽管农村规划被称为“规划”,但它应该是一项综合工作,将工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维护和管理结合起来。农村振兴的核心是振兴农村活力,不仅仅是“形”的复兴,更应该是“魂”的复兴。目前洋口镇如东林场长潦园林苑的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我们也将继续跟踪后期建设,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完善总结乡村振兴的技术路径。
参考文献:
[1]赵金波.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积极探索乡村复兴江苏路径[J].改革与开放,2017(24):74-75.
[2]侯金涛;陕西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熊瑶,张秀.基于存量环境更新的新市镇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南京星甸案例[J].中国园林,2018(7):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