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与乡村的光与景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2期   作者:李翠芬
[导读] 本文通过对城镇和乡村居住环境发展的光景深入研究和分析,然后对城镇乡村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供同行参考。
       李翠芬
中都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镇和乡村居住环境发展的光景深入研究和分析,然后对城镇乡村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镇;乡村;园林景观设计;
        人类的居住环境发展清晰明了的可见,从人类的活动性质、活动规律、活动方式、聚会交往、迁居、旅行、工作中,人类内心深处的居住愿景是光明、美好、理想、住得舒适、健康、生态、环保、满足生理和心灵需求的生活居住环境。无论是城镇和乡村都以此为基础,实现和建设改造居住光景,因此,明确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建设改造城镇乡村过程中,实现适宜人居环境尤为重要。
        一、城乡居住环境概念
        1、原始乡村居住环境概况:
        原始乡村的形成,是人类从被动地依赖自然到逐步利用自然,再主动改造自然。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只能“逐水草而居”,居住地点既不固定,也不集中。为了利于迁徒,人类或栖身于可随时抛弃的天然洞穴,或栖身于地上陋室,这些极简单的居处散布在一起,就组成了最原始的居民点。随着农耕业的出现,人类开始了定居,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乡村人居环境。这种真正人居环境最早出现于史前史时期,如阿西克力土丘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庄遗址。
        2、现代城镇居住环境概况: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步伐加快,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快速发展时期。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城镇发展的高饱和度、工业的污染、人口密度高涨、交通的拥挤、老年化趋势等光景。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居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简单的“生存性居住”转向“高质量居住”,人们希望接近、回归自然,对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自然生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3、现代乡村居住环境概况:
        现代乡村有城中村和村中村的类别。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后。随着各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中心村地位日益凸显;农村面貌迅速提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民对改造生存环境的热情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现代乡村发展现状中并存着规划布局散乱、建设用地粗放、基础设施短缺、生活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光景,也是现代乡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二、城乡景观设计原理
        1、城镇景观设计原则
        从城市绿地类型划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而居住绿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有较大比重,居住绿地与城镇生活密切相关,是居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绿地类型。城镇景观设计对于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创造居民良好休息环境,美化生活,防灾避难等都起到良好作用。居住绿地的规划设计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的规定执行。
        居住区绿地规划要在居住区总图规划阶段统一规划,均匀地分布在居住区或小区内,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居民们使用方便,同时要满足不同年龄居民活动、休息的需要,设立不同的休息活动空间,合理组织、分隔空间,建立良好的环境。植物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病虫害少、寿命长、管理较粗放的,以便管理养护。
        2、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首先,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和降低投资是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
        1)依据村落原有形态,指原有水陆路、地形、活动场所,因地制宜原则。
        2)依据乡土建筑形态,指保留乡村原有地方特色,提取本土符号元素,利用本土建材,如竹子、毛石、青砖等就地取材,环保化、可持续化和生态化,持守修旧如旧原则。
        3)依据民俗文化形态,指本土特色的传统工艺、服饰、曲艺等动态文化作为设计依据,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使其得到传承和延续发展。
        以乡土特色景观为载体,营造特色鲜明、优美宜人的乡村景观节点。尤其是田园环境,是城镇环境中无法体现的。乡土特色景观与村落的开发空间相结合,成为村落的公共场所。
        以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古村落为例,至今还保存有多个风雨桥、戏楼,本土特色建筑物一般位于村落入口位置,风雨桥一端通往农民日常劳作的田园,另一端对着戏台,中间以广场连接,村民都在这里进行聚众议事、本土文化艺术活动等社交活动。对每一个可以利用的乡村特色景观节点进行判别、整合,形成邻里级、组团级、社区级三级完善的村落开放空间体系。同时,在细部上,结合现状,针对不同级别的开放空间配以不同的景观小品,如碑文、古树池、风雨桥、石凳、晒谷场、康体场所等注入活力,造诗意栖居的意境。
        其次,城中村和村中村的乡村景观设计原则上,除了要避免简单套用城市和工业商业的设计模式来推进城乡“同质化”外,以全球的视野科学分析总结以往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经验和教训,理性剖析当前村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乡村居住环境的设计思路和改造对策。
        总之,依据乡村设计原则,在实践过程中规避照搬城市模式、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等脱离乡村实际,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的设计。
        三、城乡景观设计实践
        1、别墅区园林景观设计:北滘镇海琴水岸可兰岛别墅33号1号花园
    基于顺德北滘镇是一个高密度工业化的城市,因此在业余活动空间里极具趣味的园林景观空间是城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渴求。兰岛别墅33号1号花园的花园景观设计满足业主活动、休息和心灵的需要,在小小的空间里设立了动态水景观、休息活动区、趣味园林步道体验空间等。

        2、城市居住环境园林景观设计:
    万通国际大厦首层、空中花园园林景观设计
    位于禅城区CBD,绿化总面积为10022m2,为城市中心商务办公、旅游、探亲的人群提供时尚、方便快捷、舒适的居住环境。将首层地块分为:地标景观区、中央水景观区、入口集散广场区、多功能平台区,空中花园地块分为:畅游区、景观休闲区、植物造景区、康体健身游乐区。绿化植物以草坪、粗生乔灌木、管理较粗放的旱景,以便管理养护。

        3、市政景观规划设计:
    四会槎山公园
    利用原有土地、水资源等,使生态健康的场地保持健康,封闭式的水景观,选用生物污水处理系统,改善静态水质。微地形景观空间增加市民休息活动的体验感,改善市政公园景观,有效提升市民居住环境。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城镇和乡村居住环境发展的光景深入研究和分析,然后对城镇乡村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供同行参考。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难免有浅薄之处。本文的研究知识仅针对城乡发展的初步探索,相信随着国家推行乡村扶贫建设过程中,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进步,进而为我国今后的城乡园林景观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向青.园林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09).
[2] 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