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2期   作者:崖江南
[导读] 土地资源利用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土地资源需求量不断上升。然而,受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崖江南
        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 广西 河池  547100  
        摘要:土地资源利用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土地资源需求量不断上升。然而,受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在工程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逐渐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强化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的协调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土地资源管理;措施
引言
        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对保障和支撑经济长久发展有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并将二者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土地利用转型与资源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我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土地都是稀缺资源,解决土地问题迫在眉睫。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土地利用转型顺利进行,实现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
1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
        土地利用转型是指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构成相应类型的土地资源结构,使土地资源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形态变化。通常情况下,土地资源利用转型有2种形态,分别为隐性形态和显性形态,只有2种形态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够保证我国土地资源健康发展。土地资源管理,主要是国家针对现阶段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出台的各项管理措施,其根本目标在于节约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形成良好的运转机制。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实际落实中,离不开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与此同时,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会直接对土地利用转型带来影响。由此可见,土地利用转型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进行。从宏观角度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协调、互相配合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互馈价值,才能够保证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分配。
2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关系
        2.1工程影响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并不完善,影响了土地利用转型。许多与土地资源相关的工程,如土地整治技术、管理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都可以整合土地资源。我国很多地区利用资源管理技术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转型。在土地利用转型前要做好规划,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进而完成利用转型。
        2.2经济方面产生影响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通常会结合社会经济变化规律选择管理手段,这种土地资源管理方式也叫做经济管理方式。其中较为常见的经济管理方式有地租和低价[地价]2种。采用土地资源经济管理方式展开各项工作,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快速进入转型状态。政府部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收取土地资源税务,[删除]从而为土地利用转型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2.3政策影响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有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影响,所以应根据土地使用情况和具体国情进行土地政策调整,使政策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调整土地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土地利用转型可以有效发挥土地的作用,减少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情况,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发展落后的困境,提升整体经济水平。
3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
        3.1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是决定一个人行动以及前进方向的重要条件,且一定程度的决定了其结果的好坏与否。

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各地区需以中央精神为主要的管理理念[各地区需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为主要管理理念,],坚决按照新《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将其落实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良好的土地资源管理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的地区差异,多数偏远地区无法及时的了解国家的具体发展方向,导致其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和思想误区,以至于其无法正确认识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关系。为此,为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保护与发展关系,各地区需从思想观念上与中央和新土地法相统一,通过深刻理解中央精神,并结合当地的实际土地情况,以此来形成正确的用地观和管地观,不将保护土地错理解为不利用土地,以新的角度将保护土地视为对土地的一种新的发展,通过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从而使土地利用能够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
        3.2合理开发利用土地,重视生态文明
        土地资源和整个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并且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要保护好土地资源,不能无限制地开发。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让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国家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土地资源才能被合理利用起来。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都必须在保护环境、提倡生态文明的前提下进行。
        3.3加大土地管理宣传力度,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土地资源管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土地管理的认识,强化其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一方面,应在各乡村、社区、企业等,通过广播、传单、公告等方式,宣传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知识、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使民众认识到土地管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明确其意义,激发民众的主人翁意识,主动配合政府并积极参与到土地管理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应通过土地使用[利用]情况调查,针对其中发现的非法使用[利用]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对民众形成警示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土地浪费、土地污染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分析,指出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促使民众形成土地资源保护意识,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4完善土地相关法律体系
        现阶段,国家虽然越来越重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但是结合相关法律体系来看,仍缺少对土地开发、土地质量、土地审批等方面的明确条例,这也为不法分子谋取利益提供了有利空间。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法律体系,是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应结合法律体系中现存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进行优化和完善,为土地管理工作顺利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3.5统筹城乡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是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方式之一。合理的土地规划可以有效增加土地利用率,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求。综合考虑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和今后发展规划需求,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有效统筹管理城乡土地资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土地空间格局,释放土地空间发展潜力,盘活土地存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确保土地利用转型。
结束语
        为使我国能够在有限的物质资源中取得高效发展,我国需从人才、技术、职能分配、管理规划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解决当前存在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并设计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使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法律和群众的支持,使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能够在法律法规、群众参与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达到最为理想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彦海.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分析[J].华北国土资源,2018(06):83-84.
[2]叶小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2018(35):55+57.
[3]潘明.浅谈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方案及建议[J].低碳世界,2018(12):128-129.
[4]丁晏群.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8-29.
[5]孙艳秋,刘晓东.强化城镇土地资源管理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J].吉林农业,2018(23):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