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EPC牵头建设模式的选择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2期   作者:秦杨
[导读] 国家建设部及国家烟草局在工程建设领域大力推行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该模式由国外引进,如今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烟草行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对该模式进行探讨学习
        秦杨
        黄鹤楼科技园(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国家建设部及国家烟草局在工程建设领域大力推行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该模式由国外引进,如今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烟草行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对该模式进行探讨学习,了解其内容,为未来烟草行业的工程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关键词:EPC模式;优势;劣势
        近期行业内的建筑工程EPC项目面临由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牵头的选择,两种情况各有利弊,本文就详细分析一下:
        1 EPC模式现状
        国外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发展主要建立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高的社会认同度的基础之上。在发达国家,工程总承包以其业主倾向、资源配置、综合效益和发展趙势等诸多优势,在工程发包模式中已经占据相当的份额。我国工程总承包的提出,起源于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早在1984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发[1984]123号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就提出建立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设想。从1984年~1997年,随着中国建筑业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不断探索,相关的法规文件也在不断出台、完善。1997年颁布的《建筑法》明确提倡对建筑工程进行总承包,确立了工程总承包的法律地位。2003年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是深化我国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
        “十三五”以来,中国烟草体制内部分工业公司启动了大规模技改项目。由于多年未进行整体技改,缺乏项目管理经验、人员,现有的技改人才及项目管理水平与项目建设要求不相匹配,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势在必行。
        2016年以来,某省中烟开始进行EPC模式探索。先后聘请多家单位开展培训、交流。同时,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实地考察、学习。通过培训与考察,初步掌握了EPC模式的基本做法,增强了EPC模式风险管控的认知。
        某省中烟采取“小项目试点,大项目推广”的做法,2018年上半年,在3个投资额不大、改造内容多、平行发包多的项目开展试点工作,其中2个项目已如期完工,未发生安全、工期、质量、超概算投资问题。2018年下半年,在整体技改项目上推进,顺利完成了5个项目EPC模式招标,其中2个项目正在组织实施。
        行业没有在技改项目上采取EPC模式的先例,但某省中烟认为,只要做好顶层设计,通过科学划分总包范围(专卖设备购置不纳入)、选择合理发包方式、约定固定总价以及标书事前约定等方式,能够使行业现行投资管理相关制度和EPC模式要求有效融合。
        2 EPC的选择分析
        根据牵头单位不同分类一般分为以设计单位牵头的EPC项目和以施工单位牵头的EPC项目
        2.1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
        2.1.1优势
        1)设计院做总承包的第一个优势在于身处价值链上游的技术优势。众所周知,设计是所有工程项目的起点,从设计图纸到施工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工艺复杂的建筑行业本身而言,技术核心的内容都把握在设计院手中。因此设计院在做项目的时候,具备先天的技术主动权,享受上游带来的优势。
        2)设计院优势的第二点在于业主的倾向,对比目前仍处于劳务密集型产业的施工企业来说,设计院作为智慧密集型的代表,更容易赢得业主信任。业主们通常会认为设计院相比于施工单位,员工大多都是高学历人才,对该领域更加专业。这种专业的形象会为设计院带来沟通上的便利。因此设计院做工程总承包模式更有利于和业主之间进行协调和沟通,处理矛盾的时候也更容易采用缓和的方式,从而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进度和效率。
        3)最后,有利于缩短采购周期。由于整个项目是由设计主导,因此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就可以直接进行项目各环节的统筹,比如提前准备采购等工作,这有利于缩短采购的周期,从而降低工程项目的总体成本。
        2.1.2劣势
        1)设计院做工程总承包的第一个劣势在于较为薄弱的服务意识。由于设计院以往的业务与一线市场的联系不如施工企业紧密,导致设计院的服务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对客户的服务精神不如施工企业。这一局面也与设计院的人员学历背景有关,设计院里大部分是高学历知识分子,普遍重视技术大于服务。他们虽然从专业形象上来看占有先天优势,但从对客户的服务态度和能力上来看,却又是有所欠缺的。
        2)设计院的第二个劣势在于能力不均衡。工程总承包最基本的能力有五项:设计管理能力、采购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计划管控能力和专业管理能力。而设计院对于资源整合、计划管控和专业管理这三项的能力建设都偏弱。除此之外,设计院作为轻资产企业,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较低。一旦项目出现了问题,设计院几乎没有能力进行赔付。这也是设计院无法回避的劣势。
        3)另外,计件工资制会打消对图纸优化的积极性。从工作的体系和特性上来看,设计院通常采用计件工资制,这使得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与设计师的关联较弱。

对于完成了画图任务的大部分设计师而言,在原有图纸基础上进行优化和细化是很不划算的事情,这导致当客户有进一步要求的时候,图纸的修改和优化往往很难进行。
        4)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失。现阶段,设计人员远离市场,对报价不敏感。设计师并不能成为称职的工程师,他们大多不去现场,这与国外的建筑师有根本的区别,在国外是从画图到施工都要求建筑师在场,参与施工过程中的每个设计变更、图纸优化和现场验收。作为施工方的工程师,要考虑在完成施工的基础上节约成本,便于施工和维保,而国内的设计师很少考虑到这一点。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员缺口很难解决,如果设计人员都赶去现场,那么设计图纸的人就没有了。未来可以考虑将图纸这部分分包出去,从而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
        综上所述,设计院想主导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服务意识的加强、组织体系的建设、技术管理的升级以及人才结构的改进等等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设计院如何转变观念、有效地整合能力与资源、提升设计管理水平来达到工程总承包的能力要求,是决定设计院是否能真正引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关键因素。
        2.2施工单位牵头的EPC项目
        2.2.1优势
        1)首先,施工单位在现场的管理方面占据优势。得益于施工企业强大的项目管理能力,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施工企业往往比设计院调整起来更加灵活;此外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的时候往往会善用其资源组织能力强的特点,相比设计院作风更加大胆,敢打硬仗。而且,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的能力和服务意识普遍要强于设计院。
        2)第二,有利于总价控制,造价也更合理。施工企业由于长时间在现场,很清楚需要优化的方面,造价更为合理。由施工单位牵头有利于总价控制,可以在保证合理性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3)最后,施工企业在抗风险的问题上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在国内,即便是因为图纸的原因而导致项目进度上出了问题,责任往往也是由施工企业来扛。业主通常也会将项目上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施工企业的问题,施工企业长期在这样高危薄利的环境下摸爬滚打,应对各种项目风险的经验较为丰富。
        2.2.2劣势
        1)施工企业做工程总承包的劣势首先表现在业主的态度上面,由于建筑市场的特殊性,导致施工企业在业主(特别是政府单位)心目中的信用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也导致了即使做了工程总承包,业主也依旧会经过多插手项目,致使工程总承包项目流于形式,失去了其本来意义。
        2)其次,价值链中的下游劣势。与设计院相反,施工企业处于价值链下游,施工就是将图纸转变为实体建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企业很难推翻图纸,这也就印证了一部分人的观点,即施工企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另外,设计管理人才缺失,最主要的是懂得设计的施工管理人员的缺失。一个优秀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最好要做过设计,懂设计规范,然而现在国内的建筑业这类人才的缺口非常明显,这使得项目经理在针对图纸的沟通时,很难和设计人员处于一个频道。
        4)此外,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在技术投入上尚显不足,不注重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没有形成自己的专利和独特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和工程技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这样看来,施工企业在向设计靠拢的过程中,也会面对重重困难。因此,要在项目综合管理能力、设计能力、战略性采购体系等诸多方面形成整体合力,全面实现朝工程总承包业务模式转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道路还很遥远。
        3小结
        那么,做工程总承包到底谁更有优势?是设计院还是施工企业?
        在分析完两者的优劣之后,现在让我们来回到最初的问题:在工程总承包模式面前,设计院和施工企业谁才是更占优势的一方?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设计院还是施工企业,在向工程总承包转型的过程中都要克服重重阻力。
        其实,对于不同种类的工程项目,设计院和施工企业都有各有所长。对于冶金、石油、水利等工艺强、工序难的工程项目来说,设计单位牵头更有优势;而对于房建、市政等专业性不强的常规建筑项目而言,施工单位来主导优势更加明显。
        大多数成功的国际工程承包商通过不断地实践证明,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并不取决于某个领域相对垄断的核心技术,而是基于多年的国际工程承包经验所形成的,在业务整合、兼并扩张以及跨国经营方面的能力。所以,无论是设计院还是施工企业,各自的劣势很有可能是暂时的,通过项目经验的累积与不断地改进与总结,企业在扭转劣势,打破壁垒的道路上一定会有所收获。这就意味着:在面对工程总承包的时候,设计院要多在现场、积极参与项目管理,而施工单位则要向设计靠拢、提升设计管理能力。谁能够在发挥自身长处的同时弥补自己的短板实现资源整合,谁就能够赢得未来。
        未来的工程总承包市场中,无论现阶段是设计引领还是施工引领,最终都要走向设计与施工的融合。所以,这样将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对立起来的二元讨论本身有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现阶段,无论是设计院还是施工单位都需要扬长避短,最终将殊途同归。只有将设计与施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发挥工程总承包的最大优势。
        参考文献:
[1]胡忠耀. 浅析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要点[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 000(011):345-345.
[2]王康. 烟草行业推行EPC模式的实现路径[J]. 中国勘察设计, 2020(7).
        作者简介:秦杨,身份证号:42010419881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