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集聚的影响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2期   作者:郭琳琳
[导读] 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状况决定了经济要素空间分布情况(即经济集聚),而经济集聚情况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效应
        郭琳琳

        郑州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状况决定了经济要素空间分布情况(即经济集聚),而经济集聚情况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效应,理清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城市经济集聚过程中的最大作用,而且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及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影响;作用;策略
        
        1经济集聚的概述
        集聚并非来源于经济学,而出自地理学,是指在特定空间上某一特定时间各类经济要素的集中情况,如人口、资源等。在《工业区位论》著作中A.Weber(1909)首次提出了集聚一词,A.Weber将区域、集聚看作是影响区位的因素,由产业集聚层面,对资源区位集聚机制进行分析评论。从字面理解,经济集聚是指经济资源的集聚,是指在空间范围内,人才、资本等经济资源在集中。一般来讲,影响经济集聚的因素很多,如运输成本、市场结构等,经济集聚必将产生集聚经济。基于集聚的外部性特点,可通过公共设施、共享劳动力等实现经济资源的聚集效果,从而减小成本,满足总收益增长的目标。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集聚的影响效应分析
        2.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集聚的溢出效应
        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均是影响产业空间分布的关键要素。产业空间分布即资本空间分布,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溢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将产生空间外部性,在对本地资本分布产生重大影响的前提下,同样会对周围地区的资本分布产生一定影响,进而产生经济集聚的溢出效应。一般来讲,交通基础设施将会对生产、消费的运输成本造成极大影响。一方面,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可大幅减少运输成本,从而吸引更多产业的加入,有助于产业集聚和产业分工合理化,是实现经济集聚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存在外部性的特征,主要展现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除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影响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也是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反映。在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下,将吸引大量资源涌向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从而加大经济集聚的经济效益。
        2.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集聚的门槛效应
        当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状况在某特定值以上时,经济集聚程度必将发生明显改变,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大幅降低本地区内的生产、交易成本,从而影响经济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并产生门槛效应。通常来讲,运输网的逐步完善与扩大,加之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配置,可以明确地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达到地区经济集聚效应。但是相比其他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工期长、部分规划超前等问题,在其作用时常常会呈现出一种“门槛”效应,即对经济集聚影响来讲,单一的运输线路或方法影响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
        2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集聚的促进作用
        2.1铁路枢纽的促进作用
        铁路枢纽对于城市集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在固定区域首先形成经济增长点作为基点,随后形成经济增长周,最后发展为经济增长带,作为具有显著吸引力的铁流枢纽,其自身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能够作为经济增长的先天优势,大型的铁路枢纽能够形成对于物流及人流的集散,促进商贸的流通。具有较大规模的铁路能够强化周边经济区域的联系同时,实现经济资源的便捷输送,有效分散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铁路枢纽能够促进客货流的大规模的换乘集散及中转,同时带动仓储业、服务业及饮食业的发展集散。作为重要的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节点,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位置,从古至今均为各区域文化的交汇地。会集聚及发送大量的人流物流,实现商贸的综合流通,随着铁路枢纽的扩大化,相邻区域经济联系持续密切,在铁路枢纽促进作用下,中心区域对于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强化,会带动餐饮行业、服务行业的发展逐渐繁荣密切产生集聚效应。
        2.2航空枢纽的促进作用
        在城市经济聚集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各个经济主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技术及信息的交流日渐密切及流畅化,市场的分工向细化的方向发展,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作为重要的枢纽区域位置十分关键,均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城市的集聚过程中,如果连通的区域距离较大,则需要采用航空枢纽的形式进行输送,通常情况下,航空枢纽需要通过机场来实现对于城市集聚的经济促进作用,在航空系统中,机场能够作为城市的门户,地位相当关键,同时如果城市集聚经济发展形式越来越好,则当地的就业条件会产生改变,相关集聚的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则就业的机遇会逐渐增加,因而航空枢纽的持续发展中,其对于商业区位的新引力及影响力逐渐增大,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而得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集聚经济的发展。航空枢纽重要的促进作用体现在生产力的布局逐渐合理化,资源配置方式及产业的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城市化的水平向更高程度发展。


        3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管理策略
        3.1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交通运输体系直接决定经济资源的区域流动性,经济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极为关键,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其利用对运输成本的影响,来实现空间单位中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及分布,以此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现实生活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通有无,是实现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的基础条件,为此,在地理空间中应充分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作用,实现跨区域经济资源的有序流动,调控各地区经济资源分布,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只有在保证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完善的前提下,才能在我国各个省份之间实现经济资源的流动,才能进一步降低流动门槛,克服地域限制弊端,提升交通运输的连通性,保证经济资源向更大收益区域流动,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分布均衡。
        3.2提高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供给
        交通基础设施在“市场规模效应”的影响下,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聚集,但对于其他地区同样具有一定影响,但多为负向溢出效应。因此,不断提升某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经济资源由其他地区向本地区流动极为有利,从而在本地区可形成经济资源集聚现象。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第二,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此,在我国交通网络体系逐步完善的阶段,可利用顶层设计政策性地倾斜于欠发达地区,如中西部、农村地区等,同时,通过中央财政扶持的措施,加大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针对民营资本需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在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主动地引入民营资本,增加其参与度。同时,还要针对欠发达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建设,通过完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水平有效提高的基础上,还要有机结合城镇化建设,实现由中心城区向周围地区经济辐射,发展为由点带面的经济发展形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重视新型城镇化、要突出三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积极主动消除发展障碍,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加大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供给,打破经济资料流动困局,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等充分流通。同时,在欠发达地区应利用交通基础设施逐步扩大经济要素的分布范围,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从而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3.3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
        对于经济资源聚集力度和方向而言,交通基础设施类型不同,必定存在一定区别。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可以对经济要素空间分布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便于发挥各地区经济集聚的优势作用。在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的阶段,应优先考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对本地经济具有溢出效应较强的交通基础设施。针对那些对经济集聚影响作用不大的设施,可适当减少投资,减小规模,从而有效提升本地区的经济集聚效应。此外,在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调整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航空等,在确定其规划和规模前,必须充分考虑其功能属性和本地区发展现状。通常来讲,等级不同的公路,则其主要运输任务和目标也略有不同,如高速公路等高级公路,主要实现远距离、跨区域的客货运输,主要在各省市交通主干道分布。相比之下,区域内的运输则多采用低等级公路,如农村公路等。因此,在交通基础设施过程中,必须符合地区整体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做好地区建设发展定位,合理选择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类型。长期以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讲,交通都具有很强的塑造能力。交通运输网的完善,能够促进地区之间各类生产要素的流通。例如,一些产能过剩地区可向产能不足地区输送各类生产要素,在生产要素转移环节就会起到优化配置各地区生产要素和资源的目的。此外,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行业,同样也能起到带动作用,逐步淘汰掉那些落后的产能,促使行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模式。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优化区域之间资源的同时,还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
        3.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协调供给
        于经济集聚来讲,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溢出效应,当产生溢出效应时,不会单单对一个省份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将会涉及多个省份,因此在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政策制定前,必须对此政策是否会影响周边地区进行全面分析,要求建立的交通基础设施跨区域协调供给机制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以国家角度分析,要及时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且保证出台的政策法规与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相符;以地方政府来讲,要积极主动地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协同供给合作平台,并进行管理委员会的设置,保证能够及时维护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同时,还应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并将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融入该平台,以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关项目做到地方政府之间信息共享,及增强交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各地经济实力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块状经济”特征愈发突显,区域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在生产生活和贸易需求双重影响下,作为影响区域间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日益显著。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不仅可以增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性,还能推进当地城市发展和城市群建设。应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效应,加大管理力度,这对完善未来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王佳欣.吉林大学2020
        [2]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陈一华.科技经济市场.2020(06)
        [3]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D].陆易.山东大学2019
        [4]空间视角下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分析[J].宗刚,张雪薇,张江朋.经济问题探索.2018(08)
        [5]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综合框架[J].张勋,王旭,万广华,孙芳城.经济研究.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