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整车制造厂四大工艺火灾危险识别及消防设施的设置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22期   作者:沙磊 高朋
[导读] 本文阐述了各工艺车间的火灾危险特点,并分析讨论了适用其特点的消防设施。
        沙磊 高朋
        中汽研汽车工业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阐述了各工艺车间的火灾危险特点,并分析讨论了适用其特点的消防设施。
        关键词:冲压 焊装 涂装 总装 火灾危险 消防设施
1概述
        中国现行的建筑消防设计主要依据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范对民用建筑各种消防设施的设置有针对性及明确的要求,但是对于工业项目的危险性分类比较笼统,尤其汽车整车制造厂的工艺布置复杂,仅按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定性设计消防设施缺失针对性。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工艺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车内材料使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按照车间和工艺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应的消防设计十分有必要。
2冲压车间工艺特点及其消防设施
        冲压车间主要承担车身冲压件的生产任务,主要包括左右车门内外板、左右侧围外板、顶盖外板、左右翼子板、发动机罩板及前后地板等大、中型车身冲压件,车间同时负责原材料准备、冲压生产、成品件存放、模具存放及冲压废料的集中处理,且承担模具和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工作。加工物品为普通低碳钢或高强钢,利用4序或5序冲压流水线压制成型,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戊类,厂房布置简单,由备料、冲压、机模修工段和原材料库、冲压件成品库、模具库、检具库、车间办公室和生活间等组成,场地开阔,主要设备较高,厂房拐点约18m,设置大吨位吊车。压机地坑内为废料输送线,将金属废料输送至废料间手机外运。年久的压机内的液压油可能会因密封不严发生泄露,但其在常温下不可燃故危险性不大。车间火灾危险性较小,可利用消火栓和灭火器作为有效的消防设施。
3焊装车间工艺特点及其消防设施
        焊装车间主要承担白车身的焊接、四门两盖的安装、调整、修磨、检查等工作。焊接原材料为冲压车间生产的大、中型覆盖件及外协件,焊接工艺是利用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大电流通过金属,使其熔融并冷却结合为一体。焊接主要工艺为点焊工艺,其它辅助工艺有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钎焊、涂胶等,焊接制造出金属车型骨架输送至涂装车间。车间成立体空间布局,厂房高度约10m,地面为主要焊接工艺,以机器人替代人工焊接成为主流,上层在屋架悬挂工艺输送系统,将各工艺生产线连接起来。
        焊装车间内虽有高温熔化金属的生产工段,有时还会有火花产生,但车间内基本均为金属不可燃物质,很难产生火灾。车间火灾危险性较小,可利用消火栓和灭火器作为有效的消防设施。
4涂装车间工艺特点及其消防设施
        涂装车间主要承担焊装车身的涂装任务,主要完成车身前处理、电泳、烘干、打胶、喷漆、修补以及套色等工序工作。车间多采用主体两层、局部三层的钢框架结构形式,厂房一层主要布置前处理管路系统,车身打胶线、打磨线、漆雾处理装置、套色遮蔽线、抛光线等设备设施,二层主要布置前处理电泳线,烘干线、喷涂线、存储线等设备设施,三层主要布置送风空调、变电所等设备设施,辅房主要布置排风机房、工具间、制冷站房、输调漆间等生产性辅助房间以及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等生活性辅助房间。

涂装车间更像一个大号的公用站房,其主要部分是由水槽、水泵、风机、过滤器、换热器、制冷机、空调、加热器、燃烧炉等组成,对白车身进行表面处理,形成漆后车身送往总装车间。调漆间、储漆间、喷漆室采用挥发性溶剂溶解油漆,这些区域定性为甲类场所;储蜡间、注蜡室、纸盒储存间等为丙类场所;车间内烘干室、废气处理设备等都是利用燃气燃烧进行生产,因此这些场所一般定性为丁类。在涂装车间内甲类及丙类占的面积很少,且采取了防火分隔、局部消防等措施,因此整体车间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丁类。
        涂装车间多采用通道式连续生产,例如前处理电泳区域、电泳打磨区域、密封胶作业区、烘干室、喷漆室,短则20m长则100m有余,均为半密封的室体,在车间内形成房中之房。如在车间以消火栓作为主要消防方式,由于超长设备的阻挡,在厂房柱边设置的消火栓仅能在附近的通道发挥功能,室体内或室体后则无法覆盖到。而且室体外的区域大部分布置有机械化滑翘,高度约0.5m,也会影响到消火栓水带的展开,影响灭火效果。但作为规范要求必须的消防设置,也只能作为鸡肋存在了,一个不熟悉环境的人员绝对不可能在短时间找到通往。年产10~15万辆乘用车的涂装车间约4万㎡,其单班工人约120人左右,人员较为分散,部分工位从经通道逃出车间路径较长。所以,个人认为涂装车间采用灭火器+湿式喷淋+细水雾局部灭火的消防方式对于整个车间的灭火效率及车间人员的逃生更为有利。灭火器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火灾特点进行布置,方便灵活;自喷可以保证车间内的电气火灾等在初期火灾内扑灭,同事保证人员逃生通道的安全;在调漆间、喷漆室、补漆间等甲类危险场所设置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设施,可以快速扑灭火灾,防止扩散,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水渍对设备的影响。
5总装车间工艺特点及其消防设施
        总装车间主要承担整车的内饰装配、底盘装配、最终装配及相关零部件的分装、整车检测、淋雨检查、调试、返修、交检等任务。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生产火灾危险分类的举例,车辆装配车间的火灾危险性为戊类,但随着制造工艺和科技的发展,可燃物质越来越多。除了保险杠、轮胎、座椅、内饰、线束,还有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和大体积的锂电池,内饰件采用的材料也层出不穷、种类繁多,泡沫塑料、化纤毛绒制品越来越多,所以一旦发生火灾,蔓延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作为首选的消火栓设施,可以起到一定的消防作用,但连续生产线上的车辆及线边的物料会对消火栓的保护半径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在设置消火栓的时候适当做加密考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湿式自喷设施,能够更加有效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但总装车间一般要求净高10m,所以屋面顶板高度往往会超过12m,在《喷规》中已经没有合适的设计参数,且由于空中输送线较多,无法用智能型高空水炮来代替,所以按照一些合资汽车的标准,喷水强度(12.2L/min·㎡)和作用面积(279㎡)都会有所放大来抵消安装高度的影响。
6小结
        初期火灾的控制是火灾控制的关键,自动灭火设施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其优势,室内消火栓系统对于非专业人员使用由于压力较高不便使用,在消防柜内设置消防软管卷盘和灭火器对于一些小规模火情的初期控制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火势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防设施的设计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消防要求、消防标准也在逐步提高,规范的更新速度也在提速,但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是时代,先进的技术层出不穷,消防的理念也在由保护国家财产转变为保障人员安全和降低损失。规范永远也不会完全覆盖住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设计师严格的按照规范设计很大可能不能达到消防的作用。设计的目标是最终的使用,需要多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制定合理的消防方案。也希望规范减少一些条条框框的硬性规定,既然执行设计负责制,就应该多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减少生搬硬套规范的情况,废除和优化一些无用的消防设施,多从实际使用、维护和救援的便利性等考虑,实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