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2期   作者:陈秀平
[导读]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市政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市政工程

        陈秀平
        浙江国联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52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市政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市政工程项目其质量安全对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市政工程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也无法保障。因此,做好市政工程管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市政工程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因为市政工程包含很多施工作业种类,多数情况下需要联合作业,极易发生露天高空作业等多种安全事故。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工作,把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同时,严格依据施工前签订的合同进行施工,使企业的工程效益得到保证。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引言
        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带动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投资与关注力度。作为城市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市政工程,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民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市政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提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和提高,就必须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出发,不断发现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优化处理,从而逐步提高市政工程施工作业管理质量,为工程建设质量的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
        1.1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影响因素较多,周边管道,周边建筑,周边地质,周边交通人群以及气候温度等等。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改建工程,所涉工程种类繁多,例如隧道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等,每项工程中又会不同程度的涉及受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焊接作业,起重作业等,各个作业过程中又会存在着交叉作业,从而加大了安全监管的难度。如此复杂的施工现场,安全监管至关重要。
        1.2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市政工程涉及的工程种类较多,工程施工中又存在着分包现象。有些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张,好多施工人员都是临时增加的雇佣人员,所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不高,没有安全预防意识,不带安全帽,不带安全绳或者佩戴不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
        1.3施工现场施工方法多样
        市政工程涉及的工程种类多,作业种类多,每个工程作业的工序又比较多。同时,每个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施工人员又各有差别,所以施工作业中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有标准方法,也有经验方法。
        2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
        2.1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的监管
        就现阶段市政工程的施工现状来说,工程作业过程中参建单位众多,且各施工单位的作业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其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协调不同单位和工种之间的关系,避免由于作业工序不符合规定出现影响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情况。在实际现场管理过程中,监管部门的管控手段和质量有待提高,经常性的会出现疏于管理的情况,致使许多问题没能及时的发现,进而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
        2.2现场管理责任制度不明确
        当前许多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出现的工程问题都无法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造成这一情况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责任制度缺失,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责任划分与管理制度。现阶段许多施工单位的基本建设程序都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更是有部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地压缩工期,重速度、轻质量,这种盲目缩短工期的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许多工程问题也会在施工完成后集中的爆发。
        2.3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质量意识至关重要,只有严格的遵循相关施工规定才能够确保施工企业的每一个环节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整个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面对当前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参建单位较多的情况,现场管理过程中对质量的管控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在施工现场规范化施工意识薄弱,现场施工环境较差、质量管理缺乏具体的措施以及施工人员自身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较低等等。

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会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3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3.1新兴的监管技术
        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要求越来越繁杂,对监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科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的监管技术也应运而生。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监管技术,把新型技术与监管人员相结合应用于施工现场的实地监管,运用先进的机器人监管技术,对工人的作业进度实时监测,保证了施工过程的高效性。同时由机器人代替人工监理,可以杜绝人工可能出现的一切低级错误,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极大地避免安全隐患。其他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强培训以配合新型技术的使用,促进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的文明和安全建设。
        3.2强化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必须强化三级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而不是简单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对于教育内容也要实用化,全面化,应涵盖施工技术要领,施工安全劳动防护,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文明施工以及相关事故案例等。安全教育中有相似的内容,又有因为施工工程的不同而不同的内容,所以入场教育又至关重要。例如,市政改造或抢修中,遇到通讯电缆,遇到燃气管道,遇到高压电线杆等,应首先通知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安全间距,安全施工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方案,谨慎施工。
        3.3选用合格的材料
        不断加强材料的质量管控,将有利于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资金和工程进度的控制。购买材料时,需要在标准范围内选择质量较优的商家,严格规范材料配比,不多买也不少买,避免材料损耗,导致废旧材料的堆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严格按标准来。在投入使用前也需要让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检查。将安全隐患排除在施工现场外。
        3.4施工现场的相关规定
        监管人员应该全程按照施工图监督施工过程,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指出并加以改正,做到全面把控施工现场的总体情况,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要求,认真对待工作,防止违规施工,不仅要做到快速高效,更应该确保施工项目细微处的安全隐患不会出现;施工现场也需要严格的监管,安排门卫对进出人员进行排查,防止危险物品和危险人员的进入。
        3.5加强管理和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
        为了有效地提高市政工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应培训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使管理人员熟悉专业知识。科技产业有其特殊性,只有施工人员掌握了操作技能,才能在岗位上得心应手。施工人员的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施工专业知识,还要包括安全教育等方面。管理人员的培训则要包括管理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和专业素质培养等,不断丰富员工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现阶段,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只有提高了企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其社会竞争力才能增强,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每一位员工都具有较高的技能和技术能力,这样,保证市政企业的施工质量。所以,企业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扬长避短。严格考核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岗位要求,严禁招聘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培训和实践经验的人员。
        结语
        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作业质量,各个管理部门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意识,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实际现场管理过程中应当立足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完善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逐步提高现场管理的质量,确保市政工程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峰.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20(02):54.
        [2]周丽,赵续男.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业,2020(22):7.
        [3]常乔峰,曹志斌.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20(30):167.
        [4]韩会清.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建设[J].建材发展导线,2020(13):82.
        [5]周救.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27):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