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寒颖 王佳丽 孙佳琦
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063210
摘要:
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目标,围绕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方式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育目标不鲜明、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教材内容陈旧,教师能力不足,在专业实践中未得到量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围绕目标,提出了课程设置、教材安排、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安排补充的实施措施来完善和改革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文旨在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应的措施,望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前景指明道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现状;对策研究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革和转变,医疗卫生服务从单纯的预防、服务和保健等方面,向主动的健康管理的方向转变,为了适应这一改革的转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应该既要培养有医学背景,又具备管理知识的卫生管理人才。所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要采用将医学课程和管理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来顺应时代的发展。但是,目前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阻碍了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发展,降低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能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1]。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现状分析
1.1培养目的不明确
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还不够明确,大多数学校没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不具备专业目录,只是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来开展教学,并且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内容杂糅,涉及过多领域,杂乱无章,没有一个全面、系统、整体的培养方向。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得到一个系统性的专业化学习,使得学习效果不佳,专业技能薄弱。没有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例如,不同的学校对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强调管理学知识,有的强调医学知识,有的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不具备鲜明的特色[2]。
1.2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高校卫生事业管理的师资队伍存在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水平不高,教学技能薄弱等问题,影响了教学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造成教师资源不足,降低了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其次,由于高校教师常常身兼数职,力不从心,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钻研巩固该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缺乏对市场需求定位的考虑和认识,使得培养的目标难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缺乏实践技能。
1.3课程设置不规范
课程设置需要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相结合来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教育目标的影响,课程设置而有所改变,所以,在课程设置中要深入分析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来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当前的课程设置中,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之间没有形成一个交叉渗透,而只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堆积,缺乏整体性,导致实践操作能力不足,或者是只注重实践而缺乏理论知识作为支撑。
这些问题都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
2 促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2.1 建立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体系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培养管理人才而不是技术型人才,注重培养的是卫生管理专业方面而不是企业管理专业方面。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突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为己任。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为重点,协调发展。
2.2 合理的课程设置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在符合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发展要求方面,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有待商榷。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培养适应卫生医疗服务的专业型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就要适当增加医疗专业知识的比重,其次,还要注重对管理知识的教授,增加管理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管理能力,其次,不应该以传统的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从实践中去检验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让他们各方面素质共同协调发展和进步。
2.3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专业的师资力量对于专业课程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我国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欠缺,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和专业系统化的理论学习。所以,加强对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邀请国内外专业的学者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聘请知名的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带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朝着更加系统、完整的方向发展,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4 完善教材组织编排
教材的编排应该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的市场需求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要求要具备大量丰富的新知识和新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重新组织编排课程。教材的编排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化人才为目标。搜集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材的内容设置,规范课程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专业化的卫生管理人才[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学科体系还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和其他的专业课程设置一样,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比较突出,只重视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深入到社会、岗位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无从下手。对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应该注重培养适应市场和岗位需求为主要培养目标,与时俱进,才能充分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求,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薇薇,徐苗苗.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09):12-15.
[2]夏晓红,张亚玲,柯雄.需求导向下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供给侧研究[J].调查报告,2017(04):606-609.
[3]王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7(06):177+181.
[4]唐宇宏,刘国琴,赵虹,潘鸿.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能力需求及专业课程认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09):68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