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使各种工程建设也随之增多。其中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阐述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基本概述,并分析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然后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给出建议,旨在能够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从而为我国的岩土工程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
引言
随着岩土工程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类先进岩土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工程内部,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使岩土工程建设期间的成本增长、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逐步暴露。因此为确保岩土工程能在地区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工程管理部门需深入分析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针对当地地质特征及工程建设具体要求,应用专项防治手段,控制地质灾害问题发生概率,保护周边居民人身及财产安全。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基本概述
1.1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共同构成了地质工程学,其中,岩土工程所展现的地质特点更加直观、具体。从发展本质上来看,岩土工程主要是对不同类型地质环境所开展的加固、开挖作业。地质灾害防治是对容易发生灾害地区的预防和处理,和岩土工程相比,侧重点在于生态和环境的协调上。
1.2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受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影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带来威胁。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灾害发生之前很难被人们预测,就算是被人们预测,相关人员也无法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2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2.1滑坡
滑坡指的是岩土架构在受到地面振动及斜坡冲刷的作用力后发生的岩体滑动现象。通常情况下,斜坡上的岩土结构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在没有很大的外力影响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滑坡问题的。现实中引发滑坡灾害的因素有很多,如坡脚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动、雨水冲刷、地表水侵蚀及岩土过量开发等都会诱发滑坡。滑坡破坏力很大,且多发于地势落差大、施工边坡及降水量大等地方。
2.2地表变形灾害
实际上就是工程所处地区出现地表塌陷、地表裂缝或者是地表下沉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岩土工程中非常的常见,灾害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现如今地球处在地质活动十分活跃的时期,在我国大约有七十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表下沉的情况,其中大约百分之四十的地区受灾情况较为严重,其中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沉降量达到了三米,并且部分地表沉降地区,地表沉降问题存在十分突出的密集成群的特征,导致地表变形灾害的主要根源包括地表岩溶运动,地下矿产,地下水体运动等等。
2.3坍塌
坍塌是山坡上的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掉落的灾害现象。发生崩塌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是自然因素,当发生地震时引起山体震动,破坏地质平衡,从而发生崩塌;连续长时间下暴雨的情况下,由于雨水渗入地下导致地质疏松,从而引发崩塌灾害。第二,人为因素,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或者施工规划不科学,矿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矿井渗水等,从而导致山体崩塌,造成施工人员人身伤亡和企业的经济损失。
3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可以主要划分成两种:(1)因大自然活动的影响作用而形成的地质灾害,即自然地质灾害。
自然地质灾害属于第一环境问题,一般不易受到人类的活动影响而出现大的迁移及变化,这也就是说自然地质灾害有着很强的固有形态及自然特性。(2)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地质灾害。这类地质灾害属于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而大量开发自然资源及建设各种工程,对自然环境及地质形态形成很大的甚至不可修复的破坏,进而形成了各类地质灾害,威胁人类安全。这类地质灾害有着明显的人为性,和自然地质条件没有任何关系。
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和自然地质演化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岩体结构的自然演化周期被极大减短,稳定性被破坏,进而造成岩土工程中各类地质灾害频发,且有着很强的突发性及分布不均衡性,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及经济安全。岩土工程开发的区域内生态环境本来就比较脆弱,极易因各种破坏行为而诱发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自然地质灾害。但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或者私欲、私利而大面积破坏自然环境、频建各种工程等,这些行为都会加剧地质结构失衡,进而增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由此可见,诱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因素就是人为过度开发及开采,这也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
4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手段
4.1采用适当避让措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期间的避让手段主要是在不影响岩土工程质量、效率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如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应尽量停止开挖等施工环节,选择晴朗的天气对岩土工程结构进行加固。结合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因素的特征,始终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制订出风险转移的方案。对岩土软弱结构进行加固。同时,就近转移附近居民与施工人员住所,确保地质灾害对人员以及环境的危害能降到最低范围之内。在岩土工程施工期间采用更加有效的避让措施是工程管理部门必须要开展的工作,因此需给予其高度重视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制订更加完善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避让方案,确保地质灾害能得到根本上的控制。
4.2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分析
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综合预警工作中,群众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响应群众的力量能够进一步扩大观察面,及时获得地质灾害信息。为此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综合预测工作中需要发挥出通信技术在灾害信息捕捉、整理和应用方面的作用,即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全方面的收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同时发挥出传感器和手持移动终端作用,实时性的获取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并使用系统进行辅助决策,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及时预警,为搬迁转移工作的有效展开助力支持。
4.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治灾害
岩土工程项目中地质灾害的突然发生主要是由土壤质量和绿色植被等因素引起的。因此,改变生态系统环境中的生物防治方法,也可以有效减少岩土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种植树木和保护自然植被的边坡,以及增加地质灾害风险高的地区的绿色植被的总体覆盖范围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生物防治技术的常用方法不仅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投资很少。它不仅增强了生态系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降低了经济的总体成本。在完成生物防治之后,可以产生多年的效果。通常,地质灾害是由于生态系统环境的破坏而引起的,因此,生物防治的方法是长期有效且总体上具有节约成本、适用性强的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滑坡、塌陷等灾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通过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为我国的岩土工程施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恒,李沙,卢雪清,易元刚.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四川水泥,2020(01):105-106.
[2]王连平,徐盼龙.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河南建材,2019(06):202-203.
[3]洪宇.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世界有色金属,2019(13):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