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讨 罗云峰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罗云峰1 俞国林2
[导读] 摘要:建筑单位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具备优秀抗震能力为前提的结构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可以通过地震预警短时间内预测到地震的到来,从而在地震来临时,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身份证号码:33052119850930XXXX 2.身份证号码:33052119661023XXXX
        摘要:建筑单位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具备优秀抗震能力为前提的结构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可以通过地震预警短时间内预测到地震的到来,从而在地震来临时,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抗震设计的原理研究和设计分析等工作是保证建筑物的整体设计和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前提。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作用;设计要点
        引言
        建筑工程在城市的建设中属于非常重要的施工项目,因此需要保证工程的结构稳定与施工质量。在进行工程前期设计时,需要重视结构设计质量。尤其是混凝土抗震结构的设计应用,因为建筑结构非常复杂,在设计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提高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会有一定难度。在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还要以设计为出发点,如果抗震性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质量。因此,需要提高设计单位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质量,确保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应用效果。
        1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1.1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由于建筑设计理论以及建筑抗震技术的落后,工程设计师几乎很少将建筑的抗震设计加入建筑整体设计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设计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工程设计研究人员渐渐找出了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之间存在的联系。建筑设计是整个工程设计的首要设计环节,当此环节的相关设计确定之后,后面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等都无法再继续进行较大的改动。只有将建筑抗震的设计前置于建筑设计之中,才能对其进行更加合理、规范的创新设计,有效发挥建筑的抗震性能。
        1.2为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保驾护航
        现如今没有任何技术和设备可以精确的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地点,而地震灾害一旦发生必然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我们只能在减少地震损害方面做好应对措施,这其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人们可以在地震发生时预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进行逃生和避难,极大地降低了地震救援的危险性以及相应的救援难度,为人们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上了一个保险,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生活的安全性。
        2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方案
        2.1以力承载,延性基点
        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除了其对应的刚度需要我们重视外,它的柱子和墙的合理性设计和选用合适的材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我们在建筑的时候考虑周到全面,才能够在真的发生地震时可以使其对地震所给其造成的巨大的力量去进行分散,进而保证安全,增强其抗震的能力。
        除此以外,进行这些设计工作不是好看的花架子,是为了保证在地震后使我们的建筑物保持一个非弹性的状态,建筑物抗震所做的工作,需结合建筑物本身的建筑形态,房屋构造,施力点分布等内容。通过科学精密仪器计算和工程专家组分析,可以提前预测受力点的位置,在建筑时进行重点的把握和加固,及时分流所承受的压力,提高抗压能力,进而提高整体建筑物的安全系数,保证其地震的抗压能力,为建筑物主任减少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
        2.2对重点部位进行设防
        由于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可能会出现不同建筑同一位置、同一建筑不同位置功能不同的现象,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对此加强关注,区别对待不同的建筑位置。比如,在设计煤矿井口建筑时,一般情况下,需要将驱动装置安装在井口房的楼板上,但是安装完成后,可能会造成此处位置震动和拉力的增大,因此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应对此注重考虑。相关人员对建筑重点部位的设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增强,从而减少地震灾害给我国居民带来的损失。


        2.3轴压比的设计
        增大柱子的截面尺寸可以减少柱子的轴压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升。同时,如果柱子的刚度过高,则整体建筑的延展性随之降低,从而导致建筑物极易在地震中受到损害,因此,可以通过强住弱梁的方式,提高建筑物的延展性,缓解柱子所承受的压力。通过轴压比的有效设计可以降低建筑物的刚度,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带来的冲击,促进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延长。
        2.4优化结构参数计算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工作中,应当合理选择建筑结构参数,如参数选择不合理,则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所以,在结构设计前,设计人员需合理选择建筑结构的设计参数,依据相关规范确定重要指标。设计人员可在建立地震灾害结构设计模型的过程中,准确计算模型参数,并按照相应比例创建建筑模型,在振动台上开展模拟试验,明确建筑结构中的不足,在已有的设计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优化措施,加强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承载能力。
        2.5合理设计建筑纵向布局
        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的纵向布局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对建筑沿的高度、建筑结构质量和刚度的设计,是对建筑物的空间结构影响抗震能力的思考。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使得建筑的纵向布局十分复杂,建筑内部在设计过程中非常混乱且不协调,在整体结构上使得建筑的承载力较弱,给抗震性能的提升带来了设计的难度。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纵向布局设计时,应尽可能确保均匀布置剪力墙的结构,使其不间断地沿纵向布局延伸到建筑底端,并让建筑结构质量与刚度和建筑物沿之间的系数尽最大可能协调,有效改善地震发生时,由于建筑物各楼层间的质量分布不匀造成的建筑扭曲度高的状况。
        2.6以力承载,延性基点
        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除了其对应的刚度需要我们重视外,它的柱子和墙的合理性设计和选用合适的材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我们在建筑的时候考虑周到全面,才能够在真的发生地震时可以使其对地震所给其造成的巨大的力量去进行分散,进而保证安全,增强其抗震的能力。
        建筑物抗震所做的工作,需结合建筑物本身的建筑形态,房屋构造,施力点分布等内容。通过科学精密仪器计算和工程专家组分析,可以提前预测受力点的位置,在建筑时进行重点的把握和加固,及时分流所承受的压力,提高抗压能力,进而提高整体建筑物的安全系数,保证其地震的抗压能力,为建筑物主任减少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
        2.7高效利用计算机技术验证抗震设计实效性
        (1)小震作用下的结构构件性能分析。在小震作用下,确保房屋建筑所有结构构件满足承载力与弹性塑变要求,同时严格遵照行业标准规范调整结构构件应力状态;(2)中震作用下的结构构件性能分析。在中震作用下,对结构构件的弹性塑变进行分析。中震作用下,各类构件的抗震性能指标如下所述:关键构件:底部加强区核心筒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外框柱,轻微损坏即满足要求;普通构件:非底部加强区核心筒剪力墙、非底部加强区外框柱,轻微损坏即满足要求;耗能构件:连梁、普通楼层梁,轻度损坏,部分区域重度损坏即满足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依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设计人员应该不断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抗震设计理念,结合多种有效实验手段,提升自身在抗震设计上的专业能力,并不断强化自身的抗震设计意识,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路会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
        [2]马玉洁.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山东工业技术,2019(12).
        [3]师建国.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