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5
摘要:在市政工程建设中,道路设计是一项难点。如何使四类道路均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保证城市交通的便利性的同时还能提升城市的美感,是市政部门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设计建设中,应该合理安排时间、提升道路框架的科学性,不仅确保正常施工,还要充分考虑投入使用后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本文对市政道路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道路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引言:市政道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对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提高道路建设质量。文章介绍了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特点,结合管理过程中存在布局不合理、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提出加强对施工技术及工序的监管、完善道路建设管理体系等措施。
1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特点
市政道路设计,必须仔细研究规划、建设过程的特点,找出内在的规律,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导方针下,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建设质量。市政道路总体上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其中城市快速路等级最高,中间设有超长隔离带,对上、下行车辆行驶路线加以区分,速度应该保持在60~100 km/h之间,为了保证车辆的快速通过,城市快速路一般不设有交通管制信号灯。主干路是指城市内部道路网的主框架,主要负责连接城市重要的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或者港口、机场等,如郑州的金水路、沈阳的三好街、沈本大街等,负责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运输任务。次干路的作用是辅助主干路,是城市交通网络的一部分,对主干路能够起到连接作用,在交通高峰时,可以分走一部分流量。支路则是次干路与具备特定功能区域内路连接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通常情况下会设有公交车专用车道以及自行车道。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四种道路的功能性以及便利性,从而使城市运转的“血管”保持时刻通畅。
现代城市存在的时间较长,一旦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扩建、维修,会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比如2019年5月,沈阳市浑南区奥体中心与沈本大街交汇口需要建立二环南路桥,为期8个月的工程使浑南区的交通受到了重大影响,连接机场到兴隆大奥莱的轻轨线路在此区间段也被迫停运,很多人的日常出行计划被打乱。基于此,市政部门应该做好规划工作,尽最大可能缩短工期,同时还应该考虑道路施工对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做到统筹规划。
道路是城市的门面,如果“补丁”较多,会严重损害城市的整体美观。因此在建设时,应该充分结合地下管网的铺设结构,留存足够的维修空间,特别是一些管道的交界处,一旦出现泄露等问题,通过管道井即可进入作业,避免大规模破坏道路,不仅让居民产生痛惜之情,还会给人们的正常出行造成麻烦。
2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道路整体布局规划不合理
很多城市在建造初期只有现代城市一个区的大小,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在扩建的过程中,对道路的整体布局规划不够严谨,致使市政道路的功能无法有效发挥,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使用率。比如S市奥体中心地铁A口附近是一个大型商业区,拥有3个大型停车场,向南而去的道路非常狭窄且乘坐地铁的行人较多,道路宽度仅能允许上、下行各两台车同时行驶,经常造成堵车现象。同时该路段无法有效对行人、车辆实现分流,极易造成交通堵塞,虽然周边的大型建筑物近年来不断兴建,但是与道路的“窘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市政道路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一直是道路施工的一项重点考察内容。然而在实际作业中,施工人员经常出现违反安全规定的事情,如没有按照规定佩戴标准安全帽、安全手套等。在道路中央进行检修工作时,没有在安全距离的边缘设置警戒标志。
这些行为会对自身造成安全隐患,而且一旦发生事故,还会影响市政道路建设的整体进度,甚至会引发连锁反应。
2.3资金浪费现象较多
城市的道路如果能够保持整洁,人们会油然而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然而实际情况是,市政道路经常挖掘、铺设、再挖掘、再铺设,在这个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原因在于对市政道路的工程预算、线路设置、地下通道设置工作重视不足。同时在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没有对道路下的土质层进行严格的检验,很多区段虽然表面平整,但是下方土层已经出现流失情况,新的柏油路铺设完成后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凹坑,致使返工频繁。
3完善市政道路的建设管理工作
3.1加强对施工技术及工序的监管
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目前已经较为完善,在很大的程度上,只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施工技术及次序的监管,采用高标准进行检测,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必然提高。首先,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仔细调查,特别是地质、水文信息以及历史改造记录,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施工技术,在尽可能降低对现有设施破坏程度的情况下开展。其次,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突发情况,不得不改变道路施工方案,需要立刻上报,同时还应该聘请专家到场查看,给出权威认定,经由项目监理工程师的审核签字之后,才能按照新的方案进行。最后,施工过程必须按照既定工序严格执行,由监理工程师负总责,在每一个阶段性工程完成之后进行验收,确认道路建设达到标准之后才能继续开展下一阶段。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任意环节没有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相关人员如不能给出有说服力的理由,应该受到严肃处理。
3.2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
参与市政道路建设的普通工人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除了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普通工人数量不多。对一些常年从事工程建设的老工人来说,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对道路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且对安全施工标准了然于心。但对于很多年轻工人来说,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低级错误。因此承接市政道路施工的单位在组建施工团队时,应该使老工人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比率,之后对全体工人进行专业的培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让老工人充当班、组长,就一些经验性的问题向新手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年轻工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时针对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二次培训,从而在短时间内让施工团队的整体水平和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3.3建立完善的道路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提升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道路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都能够及时解决。首先,若想从根本上减少“反复挖掘”现象的出现次数,在工程准备阶段,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应该收集城市地下管网铺设图,对照道路工程所在地的地下设置预留下潜施工井出口,并在图纸上详细注明,在正式开工之后,对分管负责人及工人详细说明,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其次,施工所用的材料、砂石、沥青以及推土机、压路机等重型设备,需要严格遵守存放、使用要求,特别是压路机,没有操作证件的人员一律不得靠近;持有证件的人员必须在统一安排下才可以登机操作。最后,对工程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监管,时刻把握工程进度,发现疑似问题立刻排查,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除了对道路本身的设计、施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及其在城市中所处的地位,站在城市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使最终建设完成的道路及美观性与功能性于一体,从而彰显城市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仁贵.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200-201.
[2]梁晋.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招标,2017(3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