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研究 霍雨佳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霍雨佳
[导读]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导致从业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巨大的竞争和利益面前,部分商家以质量为代价来换取高额利益,导致建筑工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慈溪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  浙江慈溪  315300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导致从业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巨大的竞争和利益面前,部分商家以质量为代价来换取高额利益,导致建筑工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管理中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要不断探索监管的措施,以保障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是着眼于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性,查找监管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手段。希望能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加强、质量监督、措施研究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控制工程整体质量
        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达到工程质量控制的理想状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实施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工程建设中积极落实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方能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保障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创新工程项目管理理念
        质量监督与管理实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使得建筑工程在管理中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提升了质量监督管理的执行力,推动了建筑行业管理模式的变革。质量监督管理的实施要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将质量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与过程中,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加以管理,进而有效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提升建筑工程的总体水平,有利于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实现。
        3.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工程效益质量
        监督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在项目实施中实现安全隐患的排除与处理,为提升建筑工程效益、质量等创造了基础条件。质量监督管理的对象具有全面性的特征,这就使得其在应用中可以充分发挥对工程材料、设备、人员等的监督与管理作用,保障各项工程活动的顺利实施,实现了项目实施过程的有效控制。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现状
        1.监督管理方式落后。现阶段,建筑工程的规模日益扩大,若监督站依然采取以往的监督管理方式,人工审查图纸和合同,就会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质量工程监督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尽管国内的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监管,如某地已开展“两随机”抽查、质量安全文明违规记分制、建设工程责任主体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等方法,但是监管的范围十分有限,且很多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施工监管方式,提高了出现误差的概率,而且也影响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建筑工程的环节较多,每一项施工阶段所涉及的工程参与人员众多,因施工企业的不同,其所具备的规章制度、人力资源选拔、施工材料与设备的采购、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旦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完善,便会因各种客观或非客观的问题引发不可挽回的损失。
        3.在建筑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责任均十分重大,因此需要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程人员身上。但我国大部分施工单位尚未将责任与权益等进行有效的融合,管理人员也无法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市场经济中的情况愈发严峻,建筑工程行业若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其整体质量与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减少成本的支出,进而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可持续发展。
        4.质量监管信息更新不及时。

因为现代化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建筑施工期间品质监管的各项讯息,也开始采用了科学的讯息化管理,只是,一些公司因为资金的欠缺,没有建立完善的讯息化管理程序,并且,品质的监管讯息依然还延用着以往的方法来进行讯息的更改,如此就一定会使得讯息受到延误,进而没办法将品质监管讯息实时的传送至有关单位,最终使得工作的成效和品质受到严重的干扰,无法更为有效的完成品质监管的目的、标准。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1.全面落实质量监督责任制
        具体来说,只有把监督管理作为出发点,才能保证责任机制落实,把每一个环节都安排负责人,按照想要的管理机制,使得管理工作得到规范。因此,必须严格遵守质量管理规则,控制好质量问题,防止有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不断的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使得监督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要把监督管理的方式进行多样化,如果实施普通的管理模式,就很难满足当前行业的市场需求。责任制就是对质量管理人员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制度,在实际的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明确的分工,实行自身职责,不可以出现推卸责任现象,从而提高了监督管理的效率。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对管理制度进行深度优化,把分层管理和责任机制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符合相应的设计标准。与此同时,监督管理的考核工作是很重要的,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责任制实施的效果,而且还提高了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2.严格把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针对建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混乱情况,需提前制定好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明白书》,将工程中每一个环节及其开展顺序进行详细的说明,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同时,需提高所有建筑工程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管理,尽量选取质量佳且资源消耗少的施工设备。提高监督检测人员对建筑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保证其能够有序开展。应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处理。通过对防治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可在无形中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
        3.提高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顺利实施建筑工程项目,必须要注重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来说,首先,要从人员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完善的评估制度的构建,以此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其次,要注重教育培训的开展,集中整合建筑工程和监督管理模式等内容,将考核内容予以综合化和全面性,从而使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最后,对于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来说,质量安全观念的树立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止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安全问题。此外,还要加强奖惩机制的构建,优化绩效考核方式,在考核范围中,要重点考查人员的日常表现,考试结果以及突出成就等,如果人员考核结果良好,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反之,应实施相应的惩处,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强施工现场监管力度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力度,细化监理体制,必须着重优化施工现场监督管理模式。建筑企业应协同监理企业针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制定可行的监管制度,制定细致的监理规章制度,编撰完善的监理手册,为监理工程师提供科学完善的参考资料。建筑企业应联合监理企业制定良好的监理奖惩制度,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通过科学的奖励与惩处活动来规范监理工程师的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合理分析,例如强化监管人员的监督管理意识,提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全面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工程监管工作有序开展、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等等,可以显著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效果,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平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9(26):9
        [2]陈晓英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32):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