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道信号设备分类管理的故障处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骆燚
[导读] 摘要:在轨道交通系统中,信号系统是一个集行车调度指挥、联锁和列车运行控制于一体的重要控制系统,其直接关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车间隔及服务质量,可确保乘客和列车的安全,实现列车快速、有序、高密度运行。
        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在轨道交通系统中,信号系统是一个集行车调度指挥、联锁和列车运行控制于一体的重要控制系统,其直接关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车间隔及服务质量,可确保乘客和列车的安全,实现列车快速、有序、高密度运行。轨道信号系统设备在长时期不间断运作下,难免会发生各类故障,可能会对运营安全及运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高效的设备维修管理机制,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稳定性。
        关键词:轨道信号设备;分类管理;故障处理;策略
        1轨道信号设备维修关键点
        1.1信号机维修关键点
        轨道信号设备信号机设备故障主要问题在于两点。(1)信号机无法正确的识别所出现的故障以及故障类型;(2)信号机无法对发生的故障向外部发出警示信号。这两种情况出现之后,列车或者是车站就无法及时的发现问题,给列车的运行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为了及时的发现信号机所存在的上述的问题,必须要对信号机进行定时的监测以便及时的发现信号机所存在的隐性问题,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事故。在实际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要定期对设备的性能以及设备的功能进行测试。信号设备维修人员通常情况下是按照1个月或者是1个季度的频率来对信号设备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检修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维护方案。在天气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信号机发生故障的概率极大的增加,所以在相对恶劣的天气下,信号机设备的检修人员必须加大对信号机检修的频率,比如信号机长期处于潮湿的甚至雨水浸入的环境下,要经常对其中的渗水以及积水情况进行排查,在检修的过程中检修人员应当充分掌握好检修和测试流程,提高检修的准确率以及检修的效率。为了解决信号机维修过程中的问题,要充分的利用好各种检修的工具,对信号机设备的内部结构的零部件进行检测。比如当变压器或二极管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仪器的诊断就会告诉工作人员更换变压器或二极管。工作人员要按照既定的检修流程规范来对信号设备进行检修,以便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1.2轨道电路维修重点
        在对轨道电路进行检修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对该部分电路进行检查,应当从机械室内和机械室外的两个方面来实现对轨道电路的检修。通常情况信号故障发生在设备的外部,比如塞钉连接由于振动而出现脱落、道岔跳线断股的问题,通常由于塞钉与所在钢轨之间没有充分的结合造成,或者跳线锈蚀或者被人为损坏等因素造成;也存在由于检修人员维修不到位所造成的上述的问题。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对于轨道电路应当采取内外部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检修,为了防止某些配件出现破皮的现象,对于其中配件的检测要做到全面细致;详细检查箱盒内部的配线端子是否存在脱落的现象;并且要及时对箱盒内部的灰尘进行处理避免短路的情况出现。
        2轨道信号设备的分类
        为加强信号系统设备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使信号维护人员能快速熟悉各设备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同时便于工程人员掌握信号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关键点,使其得到有效的保养和维修,本文将从设备功能与生产的关系、设备运行与运营安全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合理利用维修资源,对信号设备分为A、B、C三大类进行管理,并针对分类后的设备制定出相应的故障处理流程,以提高设备的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缩短地铁运营中的故障间隔时间,为信号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通过对某地铁公司已开通运行中的信号设备运行状况、故障发生类型与频率进行统计,并结合对运营安全等级的影响,对全线信号设备A、B、C三大类进行分类定义:
        (1)A类设备为核心设备,其发生故障或性能降低时,会直接影响行车和客运服务,并且会对行车间隔及安全等造成较大影响;
        (2)B类设备为关键维修设备,其发生故障或性能降低时,会直接或间接降低行车、客运服务水平,对运营服务质量有影响但不构成安全隐患;
        (3)C类设备为一般维修设备,其发生故障或性能降低时,可通过临时处理后立即恢复正常或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使用,且不影响行车和客运服务等。


        3轨道信号设备维修保障措施
        3.1提高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
        针对长期高强度重复性的工作特点,对轨道信号设备检修人员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强其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1)在显要的位置悬挂注重安全与强化责任意识的标语,让检修人员每次检修的时候都能够看到,时刻将检修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责任意识记到心中;(2)设计编写简单标语,在每次检修工作开始之前都要背诵这些标语,在检修之前再次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3)组织员工观看由于检修人员疏忽而造成的重大事故,提升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
        3.2积累维修经验并编制维修手册与维修规范
        对于每次检修不仅要进行记录还要进行总结,要组织检修人员编写轨道信号设备的检修手册。检修手册中包括3项内容:(1)轨道信号设备的分类;(2)不同轨道信号设备的故障种类、对应表现以及相应的维修建议;(3)轨道信号设备的检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可以对上述的故障种类及其表现借助数学模型进行建模通过神经网络或者是模板甚至是概率模型来构建更加高级的故障分类和诊断系统,这样的系统具有针对性,能够提升检修的工作准确性以及检修的效率。
        3.3制定维修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轨道信号设备检修计划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进行:(1)结合信号设备生产供应商的建议对信号设备进行分类,信号设备分类的标准可以按照其故障发生的频率来进行;(2)对信号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进行调查,对各种自然条件下信号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进行统计;(3)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各种信号设备发生的故障频率进行统计。最后根据上述3种对故障频率的统计来制定不同季节自然条件下检修的频率,提高检修的准确度并极大的降低检修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4提升维修人员专业素质
        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维修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1)系统内部培训,可以挑选一些具有较高的专业维修水准的人员来开展针对内部员工的专业基础以及相关的技术培训;(2)外部培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维修潜力的员工送到高校、研究院所或者是生产设备的供应商单位,开展专业基础以及设备设计、制造以及工作原理相关的培训。
        3.5引入新的维修技术与理念
        引入新的维修技术与理念可以提升检修的准确度、降低维修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并提升检修的频率,对于轨道信号设备的检修无疑是技术性革命,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引入新的维修技术和维修理念:(1)维修技术以及维修经验的积累可以作为新技术系统的基础;(2)可以与信号设备生产厂家供应商或设计者进行合作,深入对故障产生原理和机制的研究;(3)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积累即维修技术和经验积累以及故障原理积累作为开发新的智能诊断和修复系统的依据;(4)将自动化诊断与修复系统的理念引入到轨道信号的维护过程中去,实现轨道信号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的监控。
        结论
        通过优化设备的操作维护指南和对设备的精细化分类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绝大部分关键设备在运营中发生故障的概率。同时,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检修人员能迅速、有序地对故障设备进行分析和诊断,可有效避免由经验性错误而导致对故障点的误判,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运营安全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运能服务质量。此外,对检修人员熟悉设备功能及培训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先登,刘英舜,毛一轩.地铁设备维修策略优选方法及实证[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13(5):64-68.
        [2]张少东.基于可靠性和维修成本分析的城轨车辆车门维修策略优化[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
        [3]马小平.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策略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19,46(2):20-23.
        [4]马永刚,邹海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维修体系的思考与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5):3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