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王志军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志军1 张行2
[导读] 摘要:为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提升,根据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深入浅出地从安全组织制度建设、安全生产费用、技术管理要素、分包及物资设备管理等方面阐述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1身份证号:41142319850711xxxx
        2身份证号:41018319831221xxxx
        摘要:为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提升,根据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深入浅出地从安全组织制度建设、安全生产费用、技术管理要素、分包及物资设备管理等方面阐述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 安全管理;
        从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并从安全组织制度、安全生产费用、技术管理要素、其他管理要素(分包、物资、设备)等四大方面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提升。
        1 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
        建筑业属于容易发生事故的高危行业之一,其工程施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高处和露天作业多。完成一项建筑产品的工期长,其中需要露天作业和高处作业约占整个建筑产品工作量的70%。
        (2)机械化程度低。现阶段我国建筑大部分工种仍是手工操作,容易使人劳累、注意力不集中、操作失误等,造成事故的发生。
        (3)不同工种、不同部位的交叉作业多。建筑施工产品结构复杂,势必会出现在同一区域不同单位、不同工种互相配合交叉作业,或者不同位置上下同时作业,如果缺乏管理、缺乏防护、没有穿插施工安排,就会出现相互伤害。
        (4)流动作业和临时工人多。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和各种设备不断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转移场所进行作业。目前在我国建筑工地劳务作业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临时工人组成的,这些作业人员中农村出身的农民工约占一半或者四分之三,有的项目甚至达到九成多。
        2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原因
        2.1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指现场所处的环境、在用的机械设备、物质材料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2.2 间接原因
        间接原因是指建筑施工企业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缺陷以及安全管理体系未建立或不健全。建筑安全管理缺陷包括组织管理不科学、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缺陷、机械设备安全系数不高等;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包括管理责任不明确,教育安全培训力度不够,安全操作规程没有或者不健全,没有或者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彻底等等。
        2.3 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包括劳务作业人员的教育,国家和社会体制因素,以及经济、文化、法律、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历史、学校教育等方面。例如文化教育方面,由于我国存在大量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工,这方面的原因也比较明显。
        3 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3.1 安全组织制度建设
        安全管理较好的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首先在安全组织制度建设上是较健全和完备的。建筑安全组织制度的作用在于从组织机构、目标与责任、教育培训、检查评价与改进、应急及事故管理等方面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
        组织机构和人员保障方面。在企业中设立安委会,建立专职安监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监人员;在项目层面,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和专职安监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监人员。
        安全目标与责任管理方面。明确及制定企业或项目的安全生产目标,各部门、各级人员所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限,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制,及相应的考核、奖罚、兑现等。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方面。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要严格执行岗前安全三级教育,对全体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对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进行继续教育。
        检查评价改进体系方面。

在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开展定期、不定期、专业性等类别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对检查出的重大隐患进行专人追踪,对多发隐患制定长效治理措施,分季度、月度对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进行安全自评及改进。
        安全应急及事故管理方面。企业内部应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培训和组织应急演练,同时对发生各类事故(包括未遂、轻伤、重伤、死亡)的工程项目要求及时上报和调查,并按“失职追责、尽职免责”原则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制定预防措施等。
        3.2 安全生产费用
        对于企业来讲,任何一项管理都会产生费用。同样地,建筑施工企业及项目不论是在项目管理、商务管理、物资管理还是安全管理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如何有效而又充分计提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对建筑施工企业及项目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和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费用计提和使用及管理的程序、职责及权限等。
        安全生产费用首先应实行预算制管理。专款专用,足额投入,不得挤占、挪用。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费用包括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费和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费两大类。建筑施工企业层面的安全生产管理费用,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划分十个类别。施工项目层面的安全生产费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划分十五个类别。
        安全管理较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投入上会给予更多的重视,投入的费用也相对较高,主要是教育培训费,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监控、治理费用,事故应急救援的投入和演练费用,安全奖励经费等方面。
        而安全管理较好的施工项目安全费用会足额计提和使用,在不降低所有类别安全投入的基础上,对临边、洞口、临时用电、脚手架、机械设备等安全防护与现场安全隐患整改的费用等类别上更加重视。
        3.3 技术管理要素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需要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来保障和支撑。从技术管理角度阐述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从施工组织设计、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危大及超危大工程、操作规程等四方面考虑。
        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在安全管理上要加大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是否制定完备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把关。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面,这是“双重预防机制”中的重要一环(防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也是安全管理技术要素的关键点之一。工程项目按照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的阶段、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划分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级,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和确定风险管控责任人,编制项目层面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建筑施工企业在汇总各工程项目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后进行企业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级、制定措施、确定责任人,最后通过审批、发布后,遵照执行。
        3.4 其他管理要素
        从其他管理要素阐述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从分包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等三方面考虑。
        首先是分包管理。分包招标过程中,对分包单位的资质、安全许可证、人员资格进行详细审核,符合要求才能确认参与投标;签订合同过程中,在分包合同中要明确对进场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及施工设备、机具等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约定,同时总包与分包单位要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其次是物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项目要分别制定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对采购安全类物资、防护用品尤其是“安全三宝”要建立管理台账,并做好相关的验收、发放程序。
        4 结语
        不论是建筑施工企业还是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根据大部分国内大型央企的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经验,做好安全管理,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组织制度,而这些组织制度会随着生产规模、施工环境、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使之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刘伟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
        [2]李兴怀.从4M1E因素谈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11,26(1).
        [3]李旭亮.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论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7):170.
        [4]柯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