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朱川林
[导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陆上资源开发殆尽,海洋资源开发随之成为了社会各国关注重点。
        三亚机场建设有限公司  海南三亚  572000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陆上资源开发殆尽,海洋资源开发随之成为了社会各国关注重点。如此一来,海洋资源竞争愈演愈烈。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核心在于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海洋经济增长期间,不得以破坏海洋环境为代价,确保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为主题展开分析,从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入手,立足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基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深入探讨了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引言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战略之一,强化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基于此,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强调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并注重人与海洋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应该在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与持续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海洋经济,为了人们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应该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海洋资源逐渐消耗,而海洋环境日益恶化,则海洋经济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工作应该有所强化,才能维持持续的共同发展的关系,这也是传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主要差异与标志。要创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传统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过度的依赖于消费、投入与污染,应该创新此类发展模式,转变为通过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以此可以有效地开发出新的能源,也能不断地优化生产技术,有效地降低海产品的资源消耗,达到降低投入提升产出的目的,进一步减轻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能源与资源的过度依赖关系,也进一步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与压力。
        二、保护和改善海洋资源环境的紧迫性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海洋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同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根据有关报道,我国海洋环境的污染情况仍然严峻,特别是近岸海域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我国未达到海域水质相关标准的海域面积约14万km 2,特别是在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辽东湾等地区的海域污染情况十分严重。海域污染伴随着海洋资源不断减少,珍贵的海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海洋水产资源的质量也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特别是还存在部分的海滩荒废,滨海周边的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害。随着海洋环境污染情况的日益严重,人类目前只有2种选择:继续无节制地消费海洋资源,通过破坏海洋环境为代价来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尽全力保护海洋环境,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显而易见,第2种是必然的,但如何实现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要达到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是目前全球各个国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尚未完善与之相关的制度,致使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出现混乱现象,一定程度上恶化了海洋生态环境,不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海洋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显得十分重要。
        1.完善法律,约束开发者
        近些年来,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重视度日渐增加。政府在政策方面,进行了长期规划与宏观政策的调整,并进一步加大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以此改善海洋环境现状。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需政府基于法律层面,予以法律手段进行约束开发者的海洋行为,促使其能够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另外,完善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法律,结合海洋环境工作及海洋环境现状,实时调整海洋方面的政策与法规,确保制度与政府具有可持续性作用,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相关法律与政策。


        2.加强重点区域监测与管理
        国家海洋主管部门需重视海洋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尤其是重点保护区域,更需要加大监测与管理力度,以此保证海洋生态功能持续性。需强调的是主管部门一旦监测环境问题之后,需及时予以政策等方面措施,进行管控,避免污染严重化。另外,各级管理部门需构建长效信息共享机制,增强多个行政区域、部门共同合作效果。除此之外,完善海洋管理机制。机制的完善,是海洋管理工作落实的基础。所以,国家海洋主管部门需重视管理机制的完善,以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为基础,构建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
        3.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开展海洋环境容量研究
        要严格把控海洋排污的成分和总量,同时要制定相应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与措施,使得海洋污染物排放控制工作能够法治化和程序化。开展相关海洋环境容量的科学研究,以海洋环境容量为基础来严格制定陆地入海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措施与技术路线。在进行海洋环境容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各海域的环境容量进行精准的测算,然后基于此对海域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或消减,对各海域可允许排放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海域排污许可证制度,实现对全国范围内海域排放的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定量化和目标化,为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海洋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对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海洋产业技术进步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则是海洋经济健康和快速发展的正确途径。改善和优化海洋结构将直接促进海洋经济沿着协调、稳定和高效的道路发展。同时,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又是相对概念,它与海洋资源、经济、科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海洋产业结构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海洋结构的优化是指海洋产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对海洋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得到最好的满足。
        四、当前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加强的方面
        1.海洋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
        规范化执行相关海洋环境管理的体制,同时不断完善相关体系管理工作,不断地加强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价,不断地完善科学技术,注重海上作业安全问题,建设健康管理体制,同时要做好作业实施前的调研工作,重点防控各类潜在的危害。
        2.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在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基础工作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好环境保护与管理体系的评估工作;不断通过培训等活动增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辨识危险的意识;综合分析环境污染风险评价,强化海洋环境污染风险把控工作,重点研究目前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将理论解决措施付诸于实践,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3.树立与海为善的海洋环保意识。
        坚持生态优先,落实绿色发展,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营造全民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氛围,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生态环境”的海洋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把增强全民海洋意识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统筹协调机制,完善海洋宣传教育机构。依托涉海机构、各级各类媒体,健全海洋意识公众参与机制,提升公众亲海活动服务品质,形成亲海、爱海、强海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牟盛辰.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建设方略探析———历史源流、战略向度与治理改革[J].改革与战略,2019(08):33-42.
        【2】孙颖.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效益综合评价方法体系研究———以A1区块为例[J].当代石油石化,2019(11):4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