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责任制护理 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颜妮 潘军英 王先滨 邹香妮 安雪洋
[导读] 摘要: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实习在培养护理学生实践技能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高校的实习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所以在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基础,对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考核评价机制等都要进行改革,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推拿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实习在培养护理学生实践技能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高校的实习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所以在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基础,对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考核评价机制等都要进行改革,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责任制护理实习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理岗位;胜任力;责任制;护理实习;教学改革
        引言
        在医学领域中,护理学是一门学科性很强的专业,在卫生保健事业中与医疗有着同等地位,但一直以来护理学科工作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通过分析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要素,对接护理岗位胜任力与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改良岗位胜任力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施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护理实践教学模式,从而加强医疗用人单位对护理学生的满意度。近年来我们结合实践对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责任制护理实习教学改革和探索,旨为培养出真正实用、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
        一、岗位胜任力理论
        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并能将岗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包含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以及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即成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胜任力要素总和。
        二、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责任制护理实习教学改革
        (一)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确定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即是培养符合临床护理相应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医院、社区和康复医疗机构,主要为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和社区健康服务。因此,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课程设计基于岗位胜任力进行课程设计,要求对相应岗位胜任力涉及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进行界定,即对典型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进行分析、提炼和归纳,并通过对课程进行调整,分解为具体任务落实到教学中。护理学专业课程设计需要将应用型护理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纳入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有的放矢的对课程进行改革,构建符合护理岗位需求和体现应用型特色的新型课程体系。围绕护理岗位胜任力选择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特别是体现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比重。另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从知识的相关性和交叉性、问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任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等角度出发设计综合性课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还应以培养和强化护理生的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按照护理职业能力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护理生具有相应的岗位胜任力。
        备注:应是护理专业实习课程的建设,而不是理论课程的建设。
        (三)责任制护理教学模式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课程设计,为培养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基础,但相应的课程内容需要正确的方式和方式传授给学生。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胜任力因素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方式,加强责任制教学。


        护理学生接受责任制护理教学模式,具体操作为:由护理部指定具有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带教,并对所有带教护士进行培训。护理学生进入科室轮转实习后,由指定带教护士进行一对一责任制教学,即护理学生负责带教老师所管床位,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健康宣教、日常护理、临床治疗、出院指导等相关工作,护生实习班次安排同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应在每日护理工作中对护生进行讲解,并示范操作,在交接班时指导护生并提出临床问题,带教老师充分制定每周带教计划并上报护理部。带教计划中应涉及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巧、护理患者沟通能力等多方面内容,具体方法为:按照不同患者护理级别的不同,每日指导护生进行日常护理,首先对护生进行理论讲解,随后对护生进行示范指导,随后由护理生进行操作,带教老师指出不足及提高改进的方法,着重指出重点问题。重点扩展护生临床操作思维,培养护生无菌意识、护理患者沟通能力及病情评估与观察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指导护生进行病情评估与观察,按照病情变化及需要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并每日做好相关护理内容记录工作。遇到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带教老师应充分给予护生学习空间,指导护生按照循证思维进行辨证施护解决实际问题,带教老师还应突出各科室的专科重点护理内容。其次,带教老师还应指导护生专科临床基础知识,如神经内科护理生轮转期间应掌握肌力判定、疼痛评估、康复功能锻炼技巧及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培训等。
        备注:缺少有关责任制护理概念和内容的阐述。
        (四)建立课程评价机制
        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继续学习研究的过程,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常常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重较大,而平时的提问、讨论、分析等成绩所占比重不多,甚至没有记录,导致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践教学的不良后果,同时期末考试内容中,如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等死记硬背型的题目所占分值较多,导致护理生重背诵而轻理解,对于提高护理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尤为不利。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评价体系就要求,对于能够客观衡量的胜任力因素,如知识、技能等可通过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进行评价;对于无法进行客观衡量的胜任力因素,如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形式、面试、角色扮演等进行评价,实行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也可实行小组汇报、专题讨论、口头答辩等形式,评价内容应以知识掌握评价为主转向以能力评价为主,重视临床实际问题的分析。
        三、结束语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是存在差距的,学校要为其培养具有较强护理岗位胜任力的护理人才,在今后的护理实习实践教学中,要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不断满足医院以及社会上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玲,杨莘,常红, 等.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护士核心胜任力适应责任制护理模式需求[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35-36.
        [2]付凤齐,宋健,石蕊, 等.责任制整体护理环境下分级护理带教模式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6,31(12):83-86.
        [3]吴春花.分层目标责任制在护理垂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8):176-176.
        [4]陈红宇,张凤琴,丁永艳, 等.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与思考[C].//中华护理学会.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380-384.
        [5]丘幼姿.基于实习护理生肿瘤专科护理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J].健康大视野,2019,(18):177.
        [6]马忠娟,孟庆波.基于DMAIC模式的护理专业实习阶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3):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