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钟煜 400042
摘要:在当前土建施工领域中,岩土工程施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体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而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决定着岩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合的加固处理方法,以提高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关键词:岩土基坑;边坡失稳;加固技术
引言: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领域内,岩土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其对于工程项目整体的建设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在岩土工程施工中,一旦基坑边坡失稳,会严重影响岩土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加大项目成本,影响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基于此,对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边坡失稳的加固处理技术进行探究,有助于保证施工环境的安全。
1.基坑支护工程特点
1.1不确定性和多事故性
基坑支护工程情况复杂,且环境因素富于变化,使基坑支护工程中存在鲜明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因素包括岩石和土的内部结构差异、岩土性质、设计方法以及自然条件等。基坑支护工程的场地较小,工期较长,条件差,施工难度较大,因而易发生事故。
1.2区域性和实践性
基坑支护工程具有区域性,施工现场需要仔细勘察岩土工程具体情况,包括地质结构、基坑水质以及地下水水位等,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
1.3综合性和系统性
基坑支护工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现了多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等。通过多项内容的有机融合,顺利推进工程建设。基坑支护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为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必须对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2.常见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边坡加固处理技术
2.1预应力锚索技术的加固处理
预应力锚索施工的目的就是能够将各个部位的基本构件组合成一个整体。一方面,通过在施工中制作中束体并放置在锚固孔中,然后在固定好束体的下部位,制作好锚头。另一方面,采用张拉锁定法使得束体能够用于预应力,再将其与外锚头链接在一起,进而加强锚索的防护。在开展施工计划时应该注重设计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在搭建施工平台中还需要做好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如:开展孔的涉水实验、做好埋钻和卡钻的措施、充分对岩土地质是否存在缺陷等进行认真的检测。并且还需要对场地的进行选择,以减少漏油或者过潮,污染严重的情况的出现。同时,还要做好标识工作,注重对挤压头的检验等,从而做好一系列的安全准确工作。
2.2HDPE防渗膜加固技术的加固处理
(1)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体边坡的疏松岩土等进行适当的清理,并且还需要对草木、其他杂物、残积物等进行清理,在平整相关的坡面后,能够使坡面更加完整和平顺,使得平整度还能够在规范的范围值内。(2),在土体边坡的下部覆盖1层1.0mm厚的HPDE防渗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减少雨水渗入到其中。在施工中还可以在防渗膜的下方铺设防水垫,达到保护防渗膜的作用。同时,防渗膜在应用后会产生一定的拉力,在陂体部位开挖人行马路,按照垂直高度进行开挖,其马道的宽度设定为1m。锚固池部位也布置在马道上,为了解决防渗膜受力过大的情况,则需要对铺设的高度进行调整,即由50m调整为5个10m。这样能够有效保障岩土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填石层、砂砾层的加固处理
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旋挖灌注桩方式进行施工,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填石层的施工。一般在处理厚度较小的填石层时主要采用换填或者直接清除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达到边坡加固的需求。而对于厚度较大的填实层,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人工挖孔桩的方式对其进行清理,然后在运用旋挖灌注桩的方式开展施工。另一方面,开展砂硕层的加固处理。首先,选择合适的钻具,并根据实际的土层情况,合理的调整钻具外径的厚度。其能够让选择的钻具更快的适应土层的实际需求,提高施工的效果,使得基坑边坡更加牢固和稳定。其次,施工人员还需要对砂浆的比重等进行全面的控制,即将泥浆控制在1.1-1.15之间,粘度控制在22S。最后,选择出性能较高的膨润土,加强对黏度和含砂量等指标的控制,以让土层能够达到边坡加固的要求,减少边坡发生塌方的危险。
2.4 SMW工法连续墙技术的加固处理
岩土工程施工中在开展水泥搅拌桩的工序时,通过在桩内按照H型钢,使得基坑边坡能够在H型钢的作用下达到挡土或者防渗的支护作用。该工法连续墙支护的优势不仅仅是在施工中没有噪音影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可靠性。
3.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边坡加固处理技术要点
3.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岩土工程项目施工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工序的正确性。应明确岩土工程基坑边坡的具体情况,通过加固处理措施的合理化运用,有效防范坍塌问题,提升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在正式施工之前,应明确基坑边坡施工顺序,对基坑进行规范支护。若基坑土层具有不连续性,存在淤泥包等情况,则需要协调推进基坑开挖以及支撑施工等环节,保证开挖作业的层次化,坚决不可出现超挖的情况。若施工过程中支撑梁的密度较大,单纯开槽方式不具有适用性,极易在雨水天气下出现边坡塌方问题,影响施工效率。应对基坑边坡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利用大面积开挖技术。
3.2 确定施工中技术与方式
为确保基坑边坡加固处理效果,应保证施工方式的正确性以及加固处理方式的可行性。在实际开挖操作中,针对淤泥层需要修建临时通道,将实际填土厚度控制在2.0~2.5m之间,规范铺设钢板,保证临时性通道宽度达到8m,满足施工作业需求.临时道路能够满足运输机、挖掘机等的正常运转,在保证土方挖掘作业顺利进行的同时,达到基坑腰梁、支撑梁标高等的现实需求。在填石层施工过程中,可通过清除与换填的方式处理小填石层,确保边坡加固达标。若填石层厚度较大,可通过旋挖灌注桩的方式开展施工作业,以人工挖孔桩的方式进行清理,保证开挖作业的规范性。若填石层厚度较大,可采用冲孔桩的技术方式。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应优化泥浆性能,将膨润土、纯碱等合理加入泥浆中,促进泥浆性能的不断优化,降低边坡塌方几率,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基坑内降水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可建立降水井,通过单井、单泵的方式进行抽水处理,降低基坑地层水位,使施工作业有序进行。灌注环节应结合边坡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混凝土坍落度与和易性,全面提升混凝土质量。
3.3施工后进行正确处理
岩土工程施工完成后,应明确基坑边坡失稳的影响因素,以勘察报告为依据,对放坡坡比进行优化设计,现场开挖操作后,结合土质特点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基坑施工质量,避免岩土工程出现逾期问题。施工过程中针对放坡塌方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处理与加固措施,回填塌方位置,找准基坑开挖区,有针对性地压实,保证基坑整体稳定性。沿坡面梅花形放置树桩,并进行固定,以40cm为最佳间隔,两个树桩之间连线呈45°角,通过此处理方式能够达到良好的基坑支护效果。
4.结语
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应高度重视基坑边坡失稳问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基坑边坡失稳因素,采取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在施工前期、施工中以及施工后进行妥善处理,全面提升基坑边坡稳定性,安全有序推进岩土工程建设,助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宋杰.分析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边坡失稳及加固处理技术[J].门窗,2019(23):81+83.
[2]夏旭维.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边坡失稳及加固处理技术探究[J].低碳世界,2019,9(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