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初实践 张万萍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课程 教学 教法》2020年10月   作者:张万萍
[导读] 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后,开始接受系统性较强的数学教育。

四川成都市通江实验学校  张万萍  610000

摘要: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后,开始接受系统性较强的数学教育。尽管小学数学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但是其具有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仍然不容忽视。数学课程中包含较多的精彩等待着学生去探索。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的时期,教师以课堂为平台培养其形成合情推理能力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也能够为学生日后学习更具难度的数学知识夯实基础。本文就合情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初实践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合情推理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前言:数学学科中包含较多自然发展规律,这些规律以逻辑思维作为基础得以体现,理是其中的一项关键元素。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持续加快的背景下,逻辑推理成为了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认识到培养学生形成合情推理能力的意义,并能够立足于实际学情,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认知能力,为其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提升其数学学习水平的目标。
        1.合情推理能力的初步认知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形成合情推理能力的目标,应该先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所掌握。比如,教师讲解到“小数乘法”这个部分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作业问题:25.4×53=254×5.3=1346.2、1.54×123=154×1.23=189.42,根据这两道算式题,你能够发现什么?你能写出几组类似的算式吗?很多学生会自动忽略第一个问题,只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却也只发现算式结果相等,并就没有从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角度来分析。这就说明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有待加强。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小学数学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形成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对其日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2.引导学生感知合情推理能力的魅力
        培养学生形成合情推理能力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应该从自身角度认识到合情推理的重要性,也应该引导学生感知它的魅力[1]。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链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推理,并将推理方法与思想渗透给学生,促进学生内在逻辑思维得到发展。例如,教师讲解到“长方体的认识”这个部分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长方形”作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一个长方体,并问学生这个长方体可能变大或者变小吗?学生的答案都是不能。接着,教师说既然长宽高能够决定一个长方体的大小,那么,如果隐藏其中的一个条件,你还能想象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吗?学生的答案仍然是不能。教师说如果只给出一个条件,那么会变成什么?学生回答一条直线,教师追问,那么两个呢?学生回答一个面,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三个呢?学生回答一个立体图形。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从长方形的知识点出发,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形成基本的认知,并从线、面、体的角度推理得到本节课的内容。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类比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合情推理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开展趣味性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故事作为载体,从生活化的角度将数学方法导入进来[2]。比如,在“晏子使楚”、“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个故事中,晏子与邹忌都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并给出结论。由此可以看出,类比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两个对象存在的某些特点作为依据,将对于其中一个对象的性质、结论等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数学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方法,以类比的例子带领学生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展开合情推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自身的合情推理能力。
        例如,教师讲解到“平行四边形”这个部分时,涉及到“平行四边形周长”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周长知识,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与宽的和乘以2,尝试推理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学生很快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也等于两个邻边的和乘以2。又如,教师讲解到“梯形的面积”这个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角度进行自主推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推理成果为其进行补充与点拨。学生通过不断使用类比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1.激发学生的主动猜想意识
        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以培养学生形成合情推理能力为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在数学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想,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定理”等。猜想的本质在于并不知道数学叙述的真假,而暂时将其作为是正确的,此刻也没有反证能够推翻。一旦猜想得到证明,就会成为定理,如果出现反例,那么就会被推翻。例如,教师讲解到“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拿出一个三角尺,并让学生分别用量角器测量度数,进行加和计算,引导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个问题。为了验证猜想,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裁剪、拼接的方式使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能形成一个平角,能够初步说明三角性的内角和为180°。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任意的三角形,并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推理。当学生的实践次数增加,就会更加确定: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教师经常引导学生通过猜想与验证的过程探究数学知识,能够逐渐提升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面向所有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形成合情推理能力为目标,教师应该对于合情推理能力形成正确认知,能够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魅力,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类比;激发学生的主动猜想意识。通过本文对合情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初实践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毛梦雪,陈文胜.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01):117-119.
[2]蔡晨燕.新课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