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问题导学,发展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课程 教学 教法》2020年10月   作者:盛飞
[导读]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施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应的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将发生重大的变革。

浙江省淳安县威坪中学 盛飞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施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应的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将发生重大的变革。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途径。教师需要认识到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并将其在学生思维发散和学习能力建设方面所具有的助力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培育。本文尝试将“问题导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建设”两个方面存在的联系展开有效的分析,并积极探索问题导学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有效培育提供重要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学  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教学更新
        前言:在语文学科领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指导思想,在当前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上进行有效革新,顺应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学生在语文课上的思维逻辑建设需求,加强学生实践应用和综合探索能力有效培养。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此为目标基础重点加强问题导学这一模式的深入贯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全新的授课活动和实施举措,从而保证所构建的语文课堂在问题的支撑下充满活力,也能够让学生在问题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有效地内化和吸收语文课中所包含的基础内容。
        一、问题导学法概述
        问题导学是当前强调以训练学生思维,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环境下,所提出的一种全新育人手段。具体指在开展课程教学期间,在确定具体的授课目标之后,规范性提出相关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和方向导向,让其围绕具体问题在思维上进行有效发散,通过独立思考掌握和内化相关语文知识,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在问题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和内化相关知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当前强调以素质思想为主导的教育背景下,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范围越发广泛,所呈现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也十分突出。
        二、问题导学与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联系
        问题导学是一项以强调学生思维发散与训练,注重学生能力养成的一种全新授课方法,在有效训练学生语言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素养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比较突出。在素质课改背景下,问题导学所具有的功能价值逐渐凸显,将其应用到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教学领域,能够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意识,也能够促使其有效地内化和吸收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核心素养也是素质课改背景下所提出的全新育人思想,具体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文化观念、联想思维、探究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品质进行有效培育。让学生在参与学习和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素养和综合品质方面获得有效提升。而问题的导学设置可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深化落实,让学生在思维、能力以及在语文课学习领域的具体品质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建设与提升。由此可见,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十分紧密,因此,语文教师在具体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积极落实问题导学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语文课程进行规划与创新,让学生在问题具体分析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并以此为支撑加深对语文课基础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三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落实中的教学应用
        在语文课堂上“提问”是常见的教学行为,很多时候提问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么如何让“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的有效教学手段,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究。
        (一)以文化为依托设置问题,端正文化学习观念
        在语文课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待课程本身形成良好的文化观念,需要对问题进行规范性设置。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有针对性的搜集相关文化素材,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相关的问题,对导入环节进行优化设计。让学生在文化导入环节,就自身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进行有效的互动[1]。让学生在学习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并在获得丰富文化载体支撑下端正自身在语文课学习领域的态度,在具体的行为品行上进行有效规范。
        以《归园田居》——陶渊明为例,在开展课上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便能够对诗词的具体文化背景形成清晰的认识,教师需要根据所搜集到的相关联的文化素材进行资源整合,将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具体的人生经历以文化故事的方式渗透到课堂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问题,即通过以往所学的陶学明的诗词,可以发现其在人生的向往和追求上是怎样的?之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以及根据自身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储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内化和吸收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对具体的的学习目标加以明确。
        (二)设置直观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联想思维
        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在语文课领域的联想思维[2]。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一定的多媒体为辅助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发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也能够让学生在问题情境深入分析和探讨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基础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强的学习理解与感悟。



        比如说,在围绕《百合花》组织教学时,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发掘并整理相关的学习素材,比如可以为学生展示百合花的图片和相关的花语,并结合文章主题和所具有的内在含义,合理的设置问题情境,如“阅读文章思考百合花在文本中所包含的含义是怎样的?”“文章中通过百合花描写所彰显的优秀精神品质是怎样的?”在这养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全面提高学生在问题探索和分析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设置探究式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以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导向下,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探究式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问题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课程基础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其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设置探究式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3].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析。
        以《短歌行》为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设置探究式问题,如“表现诗人“忧”的诗句是那一句?诗人为何忧?”在设置具体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互动与深入探究的方式,就具体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索,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内化诗词的内在含义,也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加深对诗词情感的认知和理解。
        (四)设置辩证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问题导学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以辩证分析的角度着手对具体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辩证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进而有效内化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更好地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所具有的思维去具体分析相关的文学问题,也能够让其对具体的文本内容形成深刻的解读。
        以《拿来主义》为例,在具体实施教学期间,则可以从辩证角度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作者以拿来主义为题目,为什么前半部分却以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写作要点,这样写的目的是怎样的?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送去主义的危害,以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支撑,自主地阅读文章内容,并在此过程中结合自身理解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辩证的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内化和吸收相关的文本实质和内在含义。
        (五)设置假设类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在坚持核心素养全面开展语文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在问题导学设计方面进行有效创新。加强假设类问题的规范性设置,让学生在问题参与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内化和吸收相关的问题内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基础内容的理解。
        比如说,在就《探界者》组织教学期间,则可以根据文章主旨与中心思想设置假设类的问题,如“假设你在今后进入到职场中,你认为钟阳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去学习?你又如何在你所在的岗位中勇敢拼搏和奋斗?”在提出假设类的问题之后,引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并根据自身对生活的规划,对具体的问题思路进行整理,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可以在问题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设置比较分析问题,增强知识有效衔接
        在开展问题导学授课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问题设计类型方面进行多元化创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设置比较分析类型的问题[4].让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够有效的衔接,从而保证学生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加完善性的知识体系。
比如说,在围绕《师说》组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比较分析的原则设置问题,将其与《劝学》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性的探索问题,即两篇文章关于学习所传递的思想和态度是怎样的?通过阅读和对比两个文章内容,总结观点并进行阐述。
        (七)设置生活情感性问题,激发责任意识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具体实施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积极设置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并积极的参与到问题探索与实践当中。
        以《以工匠精神雕刻时代品质》为例,在具体实施教学期间,则可以设置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调研,分析其职业领域所需要彰显的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强化社会建设的责任意识。同时,在设置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关注学生在生活方面所呈现的情感和认知需求,在组织教学期间,引导学生以自主性的态度就生活中所具有的工匠精神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分析,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彰显良好的品质素养,助力素质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这一全新思想理念实现深入贯彻。
        结论:依前所述,在全面落实语文课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导向,将问题导学的授课模式有效地落实到实际授课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课程目标设置不同类型问题,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通过问题的分析与探索,让学生能够对语文课上所包含的基础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和感悟,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在语文课上的综合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曾梅玲.高中语文问题式教学实践策略——以《边城》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5):60-61.
[2]王雅琴.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57.
[3]王明明.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探析[J].华夏教师,2018(27):24.
[4]朱玲.以“问题导学”为载体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2):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