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课程 教学 教法》2020年10月   作者:任维超
[导读] 道德与法治素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贯穿于整个人生阶段的。

陕西省陇县曹家湾镇中学  任维超  721205

摘要:道德与法治素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贯穿于整个人生阶段的。初中时期是每个人青春懵懂的时期,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家长及社会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课堂是传递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战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1】因此,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初中阶段的学生较为特殊,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在看待问题时较为片面。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仍然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应试教育体制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发挥的作用不明显。【2】要想让初中生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就需要学校不断完善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采用实践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模式滞后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教师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课程教育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诸多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只关注教育目标的完成,没有切合学生实际来创新课程教学形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直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削弱了课程教学的效果。【3】
        (二)忽视实践活动开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就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素养在学科实践中得到提升。但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没有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使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脱离,学生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不匹配。为了保证学生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的共同提升,教师要关注学生校园生活的细节,积极组织他们参与有关道德与法治的主题活动,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知识的不完备性
        在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还存在自身政治素养不高的情况,在时政知识上不能及时更新积累,缺乏对时政的敏锐性,缺乏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了解,有些教师的哲学、逻辑、历史知识比较薄弱,导致自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不能及时更新,对时政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够,不能形成时政信息与政治理论的有效结合,影响了教学的效果。【4】有些教师虽然政治理论功底扎实,但是思维不够新、视野不够宽、情怀不够深,这些都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而且要通过开好时政教学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涌来,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日益频繁,影响越来越深,波及经济、政治、教育等许多领域,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尤为突出的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根本立场没有改变,正在日益加紧对我国青少年的渗透,其与我在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青年的较量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法以及价值导向等方面都受到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发挥其作用。初中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鉴别力,但心态极不稳定,心智不完全成熟,处于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充分设计好时政教学。通过时政教学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培养深切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二)是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品德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要求,中学政治思想品德课在依据课标和依靠教材的同时,要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将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引进课堂,密切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和新颖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国际国内相关时政热点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一方面弥补了初中政治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理论和国内外时政的形式;另一方面,丰富的课程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政治课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三)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法律意识、公众参与意识和科学精神,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必须在课程设计中加入时政教学。【5】通过加入时政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形成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判断和行为选择,最终成长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策略
        (一)创新导入方式,引发学生关注
        想要打破滞后的导入方式,教师就要设计环环相扣的课堂导入,真正把学生带入到知识的研究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考虑新课标的教学主旨,全方位研究学生的心理,找到学生喜欢的话题,注入情感,让学生内心随着导入而进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改变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的现象,打造充满朝气的高效课堂。例如,在进行“爱在家人间”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曲进行导入,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下为学生描述这首歌曲的创作源头,让学生学会体会与家人间的深厚情感,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带着对父母深沉的爱,去接纳、理解和信任父母,从而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
        (二)加强师生互动,增强课堂活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控制欲太强,尽管部分教师是秉持着学生年龄较小要对学生负责的教育理念。教师将道德与法治变成了一言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但是也阻碍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探究的兴趣。互动教学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互动环节是建立在双方平等,关系缓和的基础上的。师生之间存在矛盾的话是无法实现有效课堂互动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拉近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6】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也符合道德与法治教学标准的要求,因此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是必要的.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让教师洞察学生的思想态度,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要注意避免互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例如部分教师课堂互动环节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过多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使得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展现自我,只完成了个别同学与教师的互动。部分教师在课堂互动环节偏爱“优等生”,对于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不闻不问。而该部分学生本来就因为暂时落后而自卑,教师的冷落边缘化处理让他们产生了放弃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念头,加剧了学生之间道德与法治素养差异分化。【8】还有部分教师控制欲较强,尽管课程互动环节给予了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的机会,但是所有的互动内容和互动形式都是教师提前设置好的,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想前进。这难免就会造成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不活跃,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大打折扣。【7】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教师要以先进教学理念和崭新的教学策略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沉迷的教学氛围,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活力,与学生携手共建美好未来课堂。
        (三)引人道德模范,培养思考能力
        对于初中阶级学生的伦理和法治教育,教师可以更加注重政治节点,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中小学的道德和法治方案是一个多层面的、更强有力的学科,通过道德模范讲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6】例如,说到“思想和慈善交流”一节,教师们利用多媒体列举伦理范例的情况,并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真正互动中实施的“思想、善意的变化”。组织“我建议好人在我身边发生”活动,每个学生都在谈论自己周围的道德模范(平等、宽容、尊重他人和品德高尚的人)。此时,教师要给学生们提供合作和交流的空间,让他们有深刻的思考能力,并以叙事的形式分享。选择一种有趣的方法来激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尊。通过解读课堂上成功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四)联系生活实际,增加课堂趣味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更热衷于学习充满趣味性的课程知识,固定、单一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既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趣味,又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升他们学习知识的效果。以“关爱他人”为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联系生活事例来传授理论知识,举出同学间帮助打扫卫生、帮助解决学习难题,以及学生帮助父母做饭、协助环卫工人推车等事例,使学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对知识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要借助校园生活环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校走廊边的经典道德事例、各个班级内的道德与法治主题墙报等,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5】此外,教师要重视学生道德法制观念的宣传,组织“国旗下演讲”,引导学生聆听道德与法治模范的先进事例,培育其道德内涵与法制观念。
        (五)体验式教学,激发学习活力
        课堂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展道德与法治活动的重要途径手段。体验式教学最关键的环节莫属创设教学情境,有了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才能在体验中学习,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6】教师要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要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对道德与法治进行深入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近自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清洁家园、植树造林、主题宣传、调查走访等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家乡发展,为乡村建设献计献策,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如针对乡镇撤并,有些富有文化底蕴的地名面临消亡的危机,可组织学生查阅文史资料、走访了解地名的内涵,提出保护地名文化的意见和建议,向政府有关部门呈送,为地名文化的传承奉献力量。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德育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必须要从小抓起。初中德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道德与法治教育,文章从五个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程景丽.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9(11):84-85.
[2]吴宏林.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80.
[3]杨晓东.巧设有效情境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211.
[4]张英文.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J].才智,2019(31):59.
[5]朱文英,漫柏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0):169-170.
[6]郭晓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26):30-31.
[7]葛道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39.
[8]韩金宝.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20):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