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初中语文整合阅读教学例谈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课程 教学 教法》2020年10月   作者:刘琼英
[导读]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有着很强的“类文本”意识,为整合阅读、“1+X” 阅读、群文阅读提供了行为暗示。

广元市朝天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刘琼英   628012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有着很强的“类文本”意识,为整合阅读、“1+X” 阅读、群文阅读提供了行为暗示。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呈现单元内整合、教材内整合、课内外整合三种整合方式,并辅以案例支撑,多角度解读多文本阅读整合教学技巧。
        一、单元内整合
        (一)重视单元导语,整体把握。
        以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读为例。
      1.抓关键词:憧憬、反思、社会生活、生存状态、哲思、情怀。
        2.把握主题:《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对自由境界的幻想,对精神快乐的追求;《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是对理想的成长方式和理想社会的思考;《马说》对社会不平的抗议,为被埋没的人才鸣不平。
        3.前后勾连,得出认识:反思现实,渐趋沉痛;追求理想,因有精神。
        (二)整合教学目标,分层级完成。
        以七下第六单元三篇文章为例,落实单元教学目标:浏览课文,勾画并体会关键词语,把握课文内容。品析心理描写,感知人物探求未知的可贵精神,理解人类探险的科学价值。
        第一课时:何为英雄?
        勾画主要信息,概括整合,理解“英雄”含义。
        第二课时:为何是英雄?
        浏览课文,感知情节,认识英雄的相同与各自不同。
        第三课时:怎么写英雄?
        对比阅读,赏析课文中对于英雄的表现手法。《伟大的悲剧》侧重人物言行;《太空一日》第一人称写作,侧重心理描写;《带上她的眼睛》伏笔中细节的刻画。
        (三)用好例文
        例文是用于让学生具体掌握作品及作品读写知识与技能的文章。大部分“教读课文”都是例文。例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一定要先确定例文“例”的类型、内容、知识点:
        朱自清《春》——写自然景物的经典范文
        莫怀戚《散步》——叙事散文的经典范文
        郑振铎《猫》——写动物故事的范例
        柳宗元《小石潭记》梁衡《壶口瀑布》——游记的范例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事理说明文的范例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议论文(夹叙夹议)的范例
        (四)一课由几篇文章组成的一定要注重整合
        细读教材,我们会发现,编者真的很用心,由几篇文章组成的一课,是给我们编辑好的群文读本,我们只需选择不同的议题,就可以进行很有质量的整合阅读。
        七上: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
        七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八上: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活着》。
        八下:《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九上: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九下: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例:《词五首》
        王君老师执教原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词五首》,也采用了整合阅读。环节有四:
        (1)自由朗读五首词,说一说如果以愁为分类标准,可以怎样为这五首词简单分类。
        (2)细读《望江南》和《武陵春》,比较两位古代女子的愁,讨论她们各自在为何而愁?哪个女子更愁?
        (3)细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比较这三位诗人,谁的愁最重,谁的愁稍轻呢?
        (4)比较两位女子笔下的愁和三位男儿笔下的愁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统编本教材增添了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更是写愁的典范之作。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青衫之泪”,绝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巾帼不让须眉,着实让人敬重。
        二、教材内整合
        教师一定要深钻教材,了熟于胸,才能收放自如,合理整合。
        (一)同主题整合
        1. 《伤仲永》《孙权劝学》,明确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 《江雪》 《相见欢》 《孤雁》《月下独酌》 《竹里馆》,体悟作者孤独的况味。
        3.《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都是登高抒怀之作,属于登临诗。登临心境不一样,所抒发的情感也不一样。
        4.《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整合,对比两文写景的章法,学习文人士大夫的文字风范。
        (二)相关连接点整合
        1.议题:三个女人一台戏——探究人物描写的精妙
        组文:《蒲柳人家》《我的叔叔于勒》《故乡》
        比较一丈青大娘,菲利普夫人、杨二嫂三位泼辣女人,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家人物塑造的精妙。
        2.议题:读书人的尊严
        组文:《孔乙己》《窃读记》
        探究“书”对孔乙己、林海英的人生影响,深度解读文本。
        3.议题:两件长衫
        组文:《孔乙己》《蒲柳人家》《溜索》
        比较何大学问的长衫和孔乙己的长衫,透视不同年代但同样尊崇读书的两个人的不同境遇,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家塑造人物的匠心。
        (三)相关知识点整合
        1.议题:叙事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组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的叔叔于勒》《散步》
        2.议题:发挥想象和联想
        组文:《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西游记》片段
        3.议题:体会反语的妙处
        组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4.议题: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组文:《孔乙己》《变色龙》《蒲柳人家》
        《孔乙己》侧重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变色龙》重在理清情节反转,《溜索》重在解读精彩的环境描写,至于《蒲柳人家》,学生通过已有阅读经验,自主赏析,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课内外整合
        (一)同一作者作品整合。
        如《庄子》作品中的“小故事,大智慧”。再如教学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解读一代诗圣“同情百姓,心系天下”的济世情怀。
        (二)同一人物的相关作品整合。
        如:组文《草船借箭》《隆中对》《出师表》,议题:智慧诸葛亮。
        (三)写作手法整合。
        如:组文《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秋天的怀念》,议题:叙事性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四)名著阅读整合:
        如《昆虫记》阅读:《蝉》《绿色蝈蝈》《圣甲虫的粪球与强盗》。议题:生命的礼赞——从虫性中探人性。
        (五)单篇与整本书整合
        如:九上21课《智取生辰纲》积累拓展五:课外阅读《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其他回目,写一篇《杨志小传》。议题:杨志“败在在何处”
        (六)非连续性文本整合 “材料阅读”。
        如“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阅读,让学生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实际教学中,多文本整合阅读,关键要落实到“学生读得怎么样”,要通过对多文本的“比对读议”,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才是开展整合阅读教学根本要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