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课程 教学 教法》2020年10月   作者:韩垂平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三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会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往往在一开始还是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心理,因而需要所有教师都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正确的引导。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长田中学 韩垂平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三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会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往往在一开始还是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心理,因而需要所有教师都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正确的引导。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自然也要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负责,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阳光、积极向上的心理观念,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健全的人才。
关键词:德育;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引言: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突出体育教育重要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价值。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进行培育中,要注重基于学生思想变化注重实施情感培育,锻炼学生个人意志。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德育应用功能,将德育贯穿在体育教学活动始末。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开展德育教育
        明确的目标,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思路,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所要学习的内容,指明学生前进的航向,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要精心地选择教学内容,制定与学生实际吻合的学习目标,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改革。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所学的体育知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开展德育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改革,彻底改变“一言堂”的被动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进行接力赛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依靠跑步,而要给每个学生安排一定的训练目标,采用传递式的方法,促使学生之间的协调,确保赛跑的顺利达成。同时能让学生轻松自主地参与赛跑,更准确地寻找到教材与德育的结合点,训练学生的耐性,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掌握赛跑的规律和技巧。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团结协作的奋斗精神。
        二、把握教学细节,渗透德育教学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因此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品德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教师要想开展学生的德育教学,首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一个积极、严谨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在体育课上经常会有一些运动上的规矩,教师在要求学生做好之前,首先要以身作则。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严肃对待体育课堂,那么自身也不能将体育活动当作游戏来对待,教师如果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自己就要比学生更早地到达教学场地以起到表率作用;教师要求学生不穿牛仔裤等不适合体育活动的服装来参加体育课,自己首先就要规范着装。只有教师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上以身作则,才能够对学生产生真正的表率作用。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教师应当组织严格的课堂纪律,只有加强了课堂纪律,学生才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德育教学的意义,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


例如:在规范体育课的着装、练习方法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组织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在规范器材的借还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品质。
        三、开展运动会,践行德育教育
        赛场是一个良好的践行德育教育的场所。在体育竞赛中,不仅能够展现学生的竞技精神,也能够展现学生的善行。在初中阶段,通过开展运动会,能够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且在激烈的竞赛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并且在具体的体育项目中,完成德育的渗透.运动会可以设定立定跳远、垫乒乓球、扔垒球、南水北调、两人三足、跳高、跑步(60米、100米、200米、400米)等多个体育比赛项目.运动竞技不仅仅是速度的挑战,意志的较量,更是善行教育的最好践行。受场地限制,400米跑步比赛各小选手需绕操场跑4圈,操场小,起跑前十秒更会出现队员身体相碰的情况。所以,起跑是一种勇气,起跑礼让是一种善举;驰骋赛场,是一种顽强,文明赛场是一种善行。各项充满激情的项目不仅锻炼了选手的体魄,激活了选手的斗志。赛场上,运动健儿挥汗如雨,跌倒了,爬起来再继续,这种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弘扬了体育精神,将安全第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竞技精神融入到各项比赛中,展示出了初中的生良好精神风貌。每场比赛结束后,还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同学们自觉地把遗留在地上的垃圾拾起,扔到垃圾桶里,让整个操场干干净净。
        四、在体育课程考核中要体现德育分数
        在体育课程考核中,要重视德育考核的比重,体育课程考核总分至少要达到30%,让学生重视德育。在德育评估中,要注意评估的方法和内容。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可行的方案,使之行之有效。在体育教学中,德育评估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一方面是学生、同学和班主任的评价分数,另一方面是体育教师的评价。同学和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如出勤率、纪律、社会公德、小组合作、知识态度等。,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然而,为了在这些方面的评价中公平公正,体育教师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制定详细的计划。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作为初中阶段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体育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的联合优秀的体育教师同行,不断探究德育教育渗透的路径,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使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变,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野.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J].田径,2019(09):60-61..
[2]宋祥.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王瑞.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07):91-9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