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价值观辨析,有效提升学生心理韧性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课程 教学 教法》2020年10月   作者:黄欢
[导读]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教育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   黄欢

摘要: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教育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受到学生自身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原生的家庭环境便给与了学生一定的认知条件,并且学生受到父母言行和思想的影响,也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但是,这种价值观念并非都是积极正确的,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情况给与其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其健康成长。本文就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如何通过心理教育方式向学生渗透价值观念辨析,以促进学生心理韧性提升的措施展开了论述,并总结了几点经验和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心理;价值观念;心理韧性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中整理统计了近年来世界各国家青少年的自杀率。统计结果得出,我国的青少年自杀率居于世界第一,数字的攀升背后体现了当前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更体现了学生心理韧性弱,对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价值未曾建立清晰积极的认识。
        一、优化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时,引入有效的价值辨析案例,能起到优化学生认知,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的意识。个体的行为受意念、目标和动力的驱使,当学生在目标驱动的前提下开展活动时,在活动中所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挫折,也将会在学生的坚持下得以化解。例如,对学生开展价值辨析以增强学生的远大抱负时,教师可以从如下方法和措施着手培养:一、应用传统文化故事,增强学生耐性和毅力。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苏秦刺股悬梁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苏秦在为了提升学生对学习坚持性、克服自己的惰性所采用的方法,从而学习这种进取的精神。可以向学生讲述黄庭坚涤亲溺戚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在黄庭坚为了恪守孝道、维护母亲爱清洁、爱干净的习惯,便主动每日为母亲清洗便桶。如上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在认识到坚持和韧性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所熟知的一些例子帮助学生认识意志力和心理韧性的作用。从残疾学子郭晖在高位截瘫的情况下,付出了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而最终走进了北京大学的校园接受高等教育;到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在听觉和听觉丧失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学习最终成为影响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学巨匠。这种故事的感染力极强,在学生聆听之后即会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念产生冲击,即便是当学生在目前或未来的生活中遭遇一定的磨难和挫折,学生也可能受到这种认知教育的激励,受到这种心理辅导案例的激励作用,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还有如此多毅力远超过常人的榜样在激励着自己,自己所遭遇的困难或许在这些伟大的榜样中不值一提。在这种激励作用下,学生更容易试着建立伟大的目标,建立对未来的信仰。此时,在目标和信仰的驱动下,学生的心理韧性必然得以提升。



        二、养成教育,增强学生良好习惯自制力
        意志力和心理韧性的训练,并不是一个脱离实际生活的辅导方式,而是要融合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融入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以及各种生活习惯中。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教师还可以统筹多方面影响,通过多元参与让心理韧性训练落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落实到学生的言行和习惯中来。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一同开展养成教育,以增强学生对良好习惯的坚持性、提升学生的自制力。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用餐习惯、帮助学生对抗外界的诱惑,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开展如下活动:学生每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可以是一块糖果,可以是一个汉堡,从而进行为期一周的训练活动。同时,家长给学生说明规则:当今日能够对抗外界的诱惑时,明天可以获得两颗糖或两个汉堡。相反,当自己无法抵抗自己的诱惑时,今天的一颗糖或一个汉堡吃完后,明天也就没有了。这种对抗美食诱惑力的小型训练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当学生能够坚持对抗诱惑,学会坚持时,更为丰厚的回报让学生意识到了坚持的重要性,更是让学生对抗诱惑的能力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和水准。而如果学生失败,在心理学上则是通过一个负强化的作用,让学生的从小的训练中反思,认识到一旦无法对抗诱惑,自己所面临的可能是一个惩罚或者不良后果。
        三、引导实践,提升学生困难坚持性
        运动训练能够从机体和体能中开掘学生的潜能和潜力,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新的自我。同时,体育训练,被训练的个体在运动中还让人分泌出多巴胺和内啡肽,对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持机体的快乐情绪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学生价值辨析、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通过体育训练的方式展开。笔者曾经对一名患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学生开展过意志训练。这名学生从对自己的不自信、从数次的失败中已经建立了习得性无力感,这种非常危险的心理状态制约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对此,笔者特引导学生开展体育训练活动,让这名学生从最基础的跑步出发,先自己说出自己认为的、自己可能能跑出的公里,要客观实际,并伴随着这名学生一同进行体育训练。当这名学生超越了自己预期的跑步里程时,他感到十分兴奋,并且在潜意识中认识到:自己并不是自己想想的如此脆弱,并且主动提升了自己跑步的历程。一次次的坚持让这名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并且数次的体育训练让这名学生的心态扭转,终于走出了心理的阴霾。此时,笔者对其进行了访谈和引导,让这名学生说出自己在这段时间内跑步的感受。通过交流与引导,这名学生开始正视自己的失败,并且客观地说出了自己在以往的失败中存在的问题,良好的心态终于在这种伴随着体育训练的价值辨析中得以形成,并且对于事物坚持性的耐性和韧性也同步得以培养提升。
        价值辨析的过程,突破了学生在固有的生活环境和对事物的固有认知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并通过教师的心理疏导、情感引导等方式重塑了学生的价值观念,有效增强了对学生的心理培育效果。对此,教师在应用价值辨析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是可以通过优化认知教育。落实养成教育和引导学生实践等方式开展,切实让学生在心理疏导和培养中提升对事物的坚持性,提高对困难的坚韧性。
参考文献
[1]赵瑞芳.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朱蕾晔.团体辅导对改善小学生心理韧性和自我接纳水平的实证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4):39-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