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课程 教学 教法》2020年10月   作者:王欢
[导读] 在国内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下,如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四川省彭州市敖平雅居乐小学 王欢

摘要:在国内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下,如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过去小学语文教师只考虑知识传授,如今开始将重心放在学生能力培养。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核心就是让学生能够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了获得更好的小学语文教育效果,就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素质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关注,这些内容包括和语文知识相关的一系列技能,尤其是综合知识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与引导,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形成更多理解和技能认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育;语文素质;培养方法
        前言:所谓的语文素质就是基于语文能力为主导的学生综合品质,如语言能力、学习方法、知识积累以及人文素养、认知能力。面对国内教育系统的持续性改革,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将目光放在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合理使用自己的母语,发挥语言交流作用,为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增添魅力。教师教学中必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基本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素质。在实践中配合人文教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优化教育环境
        在语文教育中,教学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教学环境包括两个点,分别是教学背景和语言语境[1].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与体现教学环境价值与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不同条件和环境带给语文教育的影响完全不同。教师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环境的创建,需要教师同时配合课内环境与课外环境。其中的课内环境说的就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把握现实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和教学环境当中孕育的人文因素和情感因素,打破书本和现实之间的隔膜,让学生在探索中收获更有意义的知识。课外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重要性非常突出。语文知识源自于生活并可以使用在生活[2]。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把握生活和语文之间的联系,感受社会人间冷暖,建立更紧密的书本知识联系。
        二、趣味课外活动
        语文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教育。教育工作只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渐渐摸索规律,形成知识学习理解和学习方法,了解学习技巧,从而迎接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遇到的各种情况。考虑到种种需求,语文教师需要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和追求,用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语文能力是最核心的内容,从学生平时的言谈举止中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所以很难充分锻炼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所以需要教师拓展空间,利用课外实践提升学生文学素质储备。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很重要的部分。阅读过程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帮助学生积累创作时候的素材。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外读书活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形式,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3].让学生在朗读、交流、表演等一类活动中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课外活动能够弥补学生课内发言机会不足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助力学生成长。
        三、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素质
        作为感性学科的语文知识,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调动内在的感情因素,多思考、多探索、多领悟。通过语句和文字传达的信息,感受与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思想感情。学生对这些事物的感悟源自于学习语文知识的情感共鸣。所以从某些角度来看,情感素质在语文素质教育中是很重要的要素。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判断问题时候很容易受到自身个人情感的引导。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渗透积极情感,用于端正学生品行,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学习知识中形成知识理解。
        比如学习《祖父的园子》,最初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认为这就是一篇描述祖父园子景象的文章。教师教学中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与文章建立情感互动。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对于家里老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此时绝大多数人表示:和蔼可亲、亲切,将一切都送给自己。此时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讨论兴趣与热情。
在教学中,情感教育必须巧妙利用互动与兴趣这两个点。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最有效的动力。教师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与把握文章主题思想与内涵。此时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明白了《祖父的园子》其实描述的是作者的童年,表达的是对祖父的怀念而不仅仅是对园子的描述。
        结语:语文教育需要教师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需求,在实践中,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完成理论的推导与研究。用与学生特点匹配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文学素质、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改玲.基于名著导读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70.
[2]张俊丽.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5.
[3]王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