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田茜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课程 教学 教法》2020年10月   作者:田茜
[导读]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部分内容复杂且抽象,教师采取传统方法教学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四川省内江市第三中学 田茜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部分内容复杂且抽象,教师采取传统方法教学事倍功半,效果不佳。而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巧用信息化技术设计课堂教学,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生动化,学生在数学学习体验上能更为直观、形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能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运用
        引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作为社会中的很大一个层面,同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似乎已经成为了当前发展的常态。相较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融合了信息技术之后的新型数学,更加适合当代青少年的学习状况。
        一、以信息技术模拟呈现知识点,实现生动教学
        通过信息技术中的运动、发现、闪烁动作、同步解释、颜色变化、切割、扩展、再现等来表示学习内容,从而直观地显示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行或不可见的过程和现象。这就是z。b .当向等腰三角形传授相应知识时,往往很难找到证明三角形的想法。钢笔们为学生播放了等腰三角形的动画,使学生们认识到三角形的性质,如。b .确保三角形相等,然后意识到需要一条尺寸界线。尺寸界线是等腰三角形(高或高)的中心线.将等腰三角形与证据确凿的三角形结合起来,很难解刃。学生们无法想象他们最多可以截断六个多边形。使用长方体很困难,时间不允许。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说明六边形过程,通过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您可以利用多媒体图像和直观的优势。
        二、以信息技术辅助呈现知识原理,优化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上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的最大不足在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生动解析与呈现,并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认知、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将学与思有效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而优化为师生间双向感应式的知识传输和学习反馈的一系列过程,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性特点,编写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理性感悟。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这一知识,借助PowerPoint2003软件,制作包含生动轴对称图形的课件,如蝴蝶图片,进行形象分解,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找到这些图形的对称性,推导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变得感性而生动。



        三、巧用信息技术,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直观形象化
        初中数学囊括的知识点复杂且具有多元化,因此,教材中除去公式概念,还设置有大量题目、案例,因此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应用案例结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能更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可以配合信息技术多媒体演示功能,针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来实施有效教学,如形象化抽象问题、趣味化乏味问题、动态化静态问题、简单化复杂问题,提高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如,教师在开展“平行四边形性质”一课程教学时,关于平行四边形运动状态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来进行呈现,引导学生从三维立体角度出发去学习中心对称图形,能提高学生课堂集中力的同时掌握数学规律。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概念后,教师就可在讲解教材案例时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展示多种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其数学综合水平。如,教师可在课堂提问,已知条件是两个全等三角形,要求学生动手拼成平行四边形,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时候,学生通过动手拼图后,发现能拼出3种不同性质的四边形.之后教师即可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将图形运动过程展示于课堂中,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找到问题解答突破口,提高其解题能力的同时开发数学思维。
        四、跨越空间上的障碍,对知识进行巩固
        信息化的教学重要特点就是与网络相连,具有跨越空间障碍的优势。在课后时间,学生依然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初中数学知识有较多复杂的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位学生,难免会出现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准确。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短小的视频,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复习和巩固,能够有效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进行再次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优化了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直观、直观、直观地表示复杂、复杂、抽象、逻辑的知识点,从而理解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困惑,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发展新的创新教学模式,更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辅助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名伟.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亚太教育,2019(12):85.
[2]屈殿颖.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6.
[3]边永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