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筑基 以语建梁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课程 教学 教法》2020年10月   作者:虞湘宝
[导读] 语文考试评价是对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和量化,它要从不同角度考察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从而对语文学习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作出合理的答复。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虞湘宝

【摘要】:语文考试评价是对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和量化,它要从不同角度考察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从而对语文学习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作出合理的答复。单身语文又有其特有的学科特性,例如答案的不唯一性,评价者的主观性,学生的主观性都加大了语文学科的考试评价难度。而现行的考试评价更多的侧重于对学生的量化考核而淡化了学生内化语文的考核。由此所产生的考核显然也是不足以全面的考察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考试评价;普通话;文化传播
        语文的考试评价是对语文教学价值作出的判断与分析。要想对语文的考试评价作出改变,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语文教学的价值是什么?关于语文教学的价值,不同时期的不同教育学者都给出过不同的见解.早在民国时期,胡适先生就提出过“使用国语文,提升个人语言,文化修养”的见解。这种见解将语文的价值概括为了语言和德育的工具。朱自清先生在1925年时提出了“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发展死刑,涵育情感”朱自清先生的这种观点是一种返璞归真。这种返璞归真明显的表现在他对孔子“诗教”观的继承,孔子认为诗教的作用是应用于文,涵养德行。朱自清先生的观点正式孔子“诗教”观点的继承。而在现今新课程改革又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的教学价值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有两点却贯穿了语文学科的发展史。那就是语文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
        确定了语文教学的价值核心是语文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我们就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下现如今的语文考试评价体系。笔者认为现如今的语文考试评价的核心就是量化。量化的语文考试评价在实际的应用中有着它的优势。它保证了在考试中的公正客观,将一些模糊的问题清晰化,方便老师的阅卷,可以扩大考试的内容范围等。但是相对于这些优势,量化考试评价所隐含着的问题才是令我们担忧的。
        首先强调客观而忽略主观。量化考试评价来源于心里测试,而心理测试优势在实证主义研究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实证主义强调客观,强调中立,他们误认为科学在于求证。因此假设,求证就是它研究的基本路线。受到这种影响,量化的语文考试评价从一开始就强调价值中立和客观的原则。因此“目中无人”就成了量化考试评价的一大弊端。量化的语文考试评价存在着一个假设——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某种知识,这种知识是客观存在,人尽皆知的。我们只需要把课本上的内容讲清楚就可以了。然而这里却忽视了一点,语文是社会学科,与自然科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自然科学强调客观。价值中立没有问题。而语文则要牵涉到人就难以保持价值的中立。
        其次过分强调统一而忽略个性。语文不同于科学类学科,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例如汉语的多义性导致答案的多解。


机械地强调答案卫衣,就违背了汉语言规律,也容易引出许多不应有的误解。再有就是文章内涵的丰富性。文章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解读的多元性.但一味的强调标准只会让“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是其实就是扼杀了读者解读文本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对于保尔柯察金关于生命名言的理解,命题人给出了四个答案: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3.生命对人是最高贵的。4.对于人,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这四个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仔细分辨,我们可以说表达上有优劣之分,但是我们很难说表达上有对错之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量化的考试评价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在语文活动中丧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简单的将学生的语文素养量化成了数字,这显然是有所违背语文的基本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学科在考试量化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破而后立,即打破现有的考试评价的僵局,创立一种将学生的语文素养立为主体地位的评价方式。笔者称之为内化语文。
        内化的语文考试评价方式依托语文课程评价的基础。课程评价要求我们的语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全面考察语文的综合素养。语文的学习具有情感体验、感悟、表达的特点,因此量化和客观化不能够成为评价语文评价的唯一手段。由此,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在现有的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辅助以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不同于终结性评价,它的侧重点在于关注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的评价要关注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非智力因素等。那么我们现在考试评价该关注学生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就是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的考试分数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言语智慧更为重要。语文的本位就是表达和书写的艺术。学习语文的根本就是把话说清楚、说的更流畅,个人修养更有内涵,具体说就是能说会写,能说好写好。本质上来说语文本就是语言表达和书写的艺术。
        语文的核心是母语认知,每个国家不一定都使用“语文”这词,但是“语言”“文学”是想通的。现如今的量化的语文考试评价的方式更多的侧重于“文学”的考察而忽略了“语言”。我们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
        然而如今我们在不断提高语文人文性特点的同时却渐渐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本就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工具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一定要实现工具的价值。工具的价值在于实践应用,而语文工具性的实践应用在哪里呢?这将是我们一直要探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8.
【2】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5.
【3】柳士镇,洪宗礼.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S】.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