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议合作性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课程 教学 教法》2020年10月   作者:项东福
[导读] 历史是社会演变的一个过程,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各种不同的文化演变,初中生学习起来比较艰难。

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   项东福

摘要:历史是社会演变的一个过程,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各种不同的文化演变,初中生学习起来比较艰难。那么,如何利用社会了解历史知识呢?基于此,本文分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探讨合作性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合作性教学;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应用
        历史与社会课程在经历了多次课改之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一言堂”式的“填鸭灌输”已经不能够满足21世纪课程的教学需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开始逐渐被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所取代,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对学生是课堂真正主体的这种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贯彻落实。在我们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摸索中与周围的同伴交流,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合作,只有通过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才能对现有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把握,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独特魅力才有机会进行展现,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我国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现状
        1.当前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理解不够
        目前情况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改革推动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虽然改革后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我们重视。在现今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改革经验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学生也对原有的学习方式进行了与之相应的改变,但还有很多老师和学生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完整,一些教师仍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这种现象使得历史与社会教育的改革没有落实到位,学生在历史与社会的学习过程中被迫适应传统教学模式,浪费时间精力的同时也影响学习效率。
        2.历史与社会教学课堂上出现师本教育的现象
        目前,在很多地区的学校,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生,师本教育的模式和生本教育的问题出现争执。为了适应现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观点。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然而,在部分地区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观感受带动学生进行被动学习,使得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单一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实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教师对教育改革中的要求进行扭曲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提到了一点叫做“讨论”,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在现阶段,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使用“讨论”的教学方式,起到了物极必反的效果。我们知道,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但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学生进行讨论,没有教师进行引导,“讨论”就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合作性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科学合理地分组促进合作
        合作性教学的方法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通过有限的教学引导,使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是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初中的班级中,学生对待新事物、新知识时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所以说,初中历史与社会老师要对全部学生进行一个科学的综合考量,要对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把握,每一个学习小组成员的水平要保持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差距不能过大,否则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初步分组后,要对各个学习小组灌输一体化的理念,小组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与小组内每位成员的成绩表现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合作性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互补式的交流进行学习,激发学生该年龄段的特殊性,使得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2.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进行鼓励,支持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课外扩展
        在初中的所有学科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所涵盖的方面,所涉及的各种知识尤为宽广,正是因为历史与社会学科所拥有的这种独特魅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点灌输,这会变相地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应该对教学时间进行充分的把握,对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对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解读,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分组进行预习,简单的知识内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讲解,讲解完后由小组成员进行补充,老师只需要对教学目标的大方向进行把握,放手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另外,在面对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时,要提前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相关课外知识点的扩充。例如,在学习“唐代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对唐代的建筑、文化、衣食住行等进行扩展交流,通过自身探究学习的过程加深学习印象,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扩充。
        3.对学习目标进行明确,引导合作学习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对一些适合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进行布置,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把握,然后布置一些发散性的教学任务,要对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考量,教学主题的设立要能够调动小组所有成员为之努力。学习小组只有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把握后,才能自由发挥自身能量来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学习小组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交互的过程教师指引学生,解开迷惑。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灌输目标性和责任心这两种意识,学习任务要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出现一个学习小组只有几个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现象出现。例如,在进行课前预习之前,教师要对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明确,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后先做好课下的预习工作,然后把课下预习的成果带到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加深知识的再次记忆。
        4.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对教学时机进行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材不同的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面对一些需要讨论进行探究的内容时,把握好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模式的教学讨论。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当作探究方向,比如说经济方面、文化方面、政治方面的信息。在学习的过程中体味有趣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导学生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思考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旧知识查漏补缺和巩固的过程,对学生自身的意义是很大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古代中心向南移动”的知识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自我探究,小组同学不同观点的结合来逐渐明确正确答案。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大家的思维是无限的,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这比起传统的教师直接给出结果,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合作性教学方法运用好的前提是教师对教学时机的正确把握,加强其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更加明确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宏观方面对于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就现今阶段合作性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阳海兰,冯雁.论教师在初中生历史与社会学习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51).
[2]陈延业.浅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吉林教育,2010(13).
[3]袁海军,周桂花.初中历史与社会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