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到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课程 教学 教法》2020年10月   作者:周清
[导读] 得益于幼儿园提供的学习机会,笔者能亲历德国学者讲述并示范森林教育,作为目前在西方国家广泛传播并受到极大赞誉的教育模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它与传统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它呼吁人们让孩子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在大自然的环境当中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将实践内化为自身经验,并以此获得发展。

广东省东莞长安镇中心幼儿园  周清 523000

        得益于幼儿园提供的学习机会,笔者能亲历德国学者讲述并示范森林教育,作为目前在西方国家广泛传播并受到极大赞誉的教育模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它与传统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它呼吁人们让孩子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在大自然的环境当中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将实践内化为自身经验,并以此获得发展。
        一、回顾在自然中流连的童年,森林教育与自身经验相连接
        二十年前的中国社会还远未有今日规模的城市化, 彼时生活在小村落的我,充分地体验过在大自然中玩耍的过程.譬如我记忆尤深的是自己用泥巴和一种荆棘丛里的白花为蝴蝶和蜜蜂建造房子的过程,每当想起这件事,那种享受并投入的情绪体验至今能回忆起。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通过探索泥土,进而了解泥土的属性,比如泥土加水会黏在一起,并且可以塑造形状;我需要通过想象力去营造我心目中的蝴蝶的房子,并尝试将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我还需要对房子用白花进行装饰,使它具有我当时认为的美观性。广义的教育泛指能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那么儿童在大自然活动中所产生的某种能增进某方面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过程也是教育。只是这种教育的老师不是人类,而是大自然。儿童在与大自然各种元素互动的过程中,被无声地引导着(并通过对大自然提供的各种材料的摸索与利用,积累了自身经验)。
        二、制定恰当的活动计划,让幼儿在自然中体验与学习
        相较于曾经那种随意且存在安全隐患的自然教育,现在的幼儿虽然无法完全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中去探索,但却拥有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那就是教师可以目标明确地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去设计活动过程并进行个别引导。我以《树精灵的脸》为例带领幼儿在整个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中进行了体验与实践。
        以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的童话故事开头:
        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精灵,而且一到晚上,它们都会出来唱歌跳舞,比如花精灵啊、草精灵啊等等,唯独没有树精灵,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树精灵不出来呢?原来,是因为树精灵太大了,而且它觉得自己没有一张好看地脸,所以不愿意出来,总是偷偷地待在大树里看着别的小精灵唱歌体跳舞,其实心里可羡慕了,树精灵就想啊,如果我有一张漂亮可爱的脸就好了!
        用森林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想要帮助树精灵的兴趣。紧接着,与幼儿讨论,我们如何能给树精灵创造一张漂亮的脸呢?起初很多幼儿的回答是用笔画画的方式,这直接反映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我再次启发,大自然里没有画笔,我们无法用画笔画画,只能用大自然的东西。大自然里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给树精灵做一张脸呢?幼儿因经验的欠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这个结果与我预设的是一致的,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从未玩过泥巴。然后我出示若干张我们在培训期间教师们创作的泥人脸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通过前期经验的铺垫,幼儿明白了我们可以用泥巴、树叶、花瓣、植物的果子等做成树精灵的脸。接下来设定任务卡,任务卡以最后的可做造型的泥巴为核心,但将步骤一再地细化,用问题的形式引导与启发幼儿有关任务的每一个问题,目的是让幼儿尽可能地去猜想与体验。


 
 
   

        三、客观解析活动过程,分析活动带给幼儿的教育价值
        我将活动设计成四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里有相应的活动内容,如上图所示。每一个具体的活动都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并将活动的重心放在让幼儿去体验,每一个环节步骤或者出现的预设外的小插曲,我都会尝试将问题抛出让幼儿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在挖土的过程中,幼儿在装泥土的过程中,将泥土撒在了地胶上。
        师:“泥土撒在地胶上,弄脏了,该怎么办呢?”
        幼:“我们拿扫把扫吧”
        师:“我们没带扫把啊,怎么办?”
        幼儿没有想出解决办法。
        师:“我们可以跟小二班借扫把,谁愿意去借呢?”
        有几个幼儿举手了。我便让自愿的幼儿去向小二班的老师借来了扫把。
        在这个例子当中,将泥土撒到地胶上是我预设之外,也没有做准备。但是通过将问题抛出,再引导幼儿用借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不仅锻炼了幼儿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这次活动带给我的教育意义是很大的,我体验到了作为幼儿园老师所应具备的教育艺术,孩子们在体验式的活动中,那充满好奇的表情、解决问题后发自内心的笑容很自然地流露出来。虽然每一个步骤都有小插曲,但也正是这意外的插曲,我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平时不易发现的闪光点。我一向认为内向不爱说话的一个小朋友,在活动中,我发现她很强的执行力。一个平时在班上看似调皮坐不住的男孩子,用他活跃的思维一次次地在活动中启发别的小朋友。
        我认为森林教育内核是,在自然的环境中,幼儿通过耳听眼看手摸等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地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过程、思考问题和表达自我。正如教育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勇于尝试走出教室,尽可能将课程设计更多地大自然相结合,引导幼儿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