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焱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25
摘要: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可以将学生的音乐听觉感进行训练,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音乐实践之中。视唱练耳教学包含了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多个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和体系。本文主要站在“双重乐感”的理念下来对视唱练耳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可以让学生利用视听练耳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认知音乐文化内涵,并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双重乐感;视唱练耳;教学
一、“双重乐感”理念概述
(一)乐感相关概念概述
“乐感”指的是个体对音乐所产生的整体感受的过程,也是个体在对音乐进行感知过程中所发挥出的感觉、表达以及想象能力。总的来说,人们的乐感可以延伸到个体对于音乐体悟所形成的形象、感情、氛围和意境以及对乐曲作曲、演唱和演奏中所体会出来的风格和特点等。
(二)“双重乐感”的教育理念
“双重乐感”的教育理念的出现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最早起源于“双重音乐能力”这一概念。“双重音乐能力”是指人需要具备两种不同的音乐体系,而在掌握一种音乐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文化、语言都能够深入的了解。因此“双重乐感”则是要求不仅需要具备能吸收西方的音乐体系理念,还需要构建出属于本民族的审美体系和音乐感知。在实际进行演奏节奏训练时,需要积极学习本民族的音乐旋律和节奏,而且也应当积极学习其他民族的乐器或歌曲。总而言之“双重乐感”教育理念则是需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摆脱西方传统音乐理念的束缚,而是需要具备多元化和复杂化的音乐理念,对不同民族的音乐体系和逻辑功能进行认知,最终可以站在全面和整体的角度上来学习其它的音乐文化。
二、“双重乐感”理念下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首先要将西方艺术的音乐乐感体系进行建立。这是由于西方音乐本身所具备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而且风格和表现形式多元化,可以促使学生对西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断增强,进而有效的掌握西方音乐作品的各项风格,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西方音乐感;其次是培养学生汉民族的音乐乐感体系。由于我国的地域范围极广,因此受到不同的风俗气候以及文化的影响,音乐文化也有着较大的区别。需要将不同地区的民歌、民族乐器、戏曲音乐等具有高艺术性的作品在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促使学生的听、独、唱、写等各项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最后是要培养少数民族的音乐乐感体系。我国属于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的目标中增添少数民族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少数民族音乐旋律、节拍、调式等特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双重乐感”理念下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方式
(一)调式调性
调式是指将高低各不相同的乐音根据音程关系进行组合,进而形成相对稳定并且将中心音作为基础的体系。音乐要素中调式是其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功能和价值作用。传统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将西方的传统音调体系作为主要内容,这与我国的民族调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和差距。我国的调式主要是以五声和七声为主,总体上表现出极强的民族本土特性。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承着双重乐感的理念加强对市场练耳课程中的调性调式训练,引入五声和七声的调式作为基本的训练内容,促使学生能够体会和接触到民族音乐。在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民族民歌,引导学生来对这些音乐的调式调性进行分析,加强对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把握,能够对音乐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进行体会,尽可能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将自身的调式调性感得以加强。
(二)节奏节拍
节拍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行进的重要基础。不同的节拍节奏速度会形成较大差异性的节拍感和节奏感,进而可以形成特有的音乐情趣和情感。不同的民族之间所包含的音乐文化具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特征,尤其是音乐节拍和节奏的不同造就了民族音乐的风格。视唱练耳教材中除了有本民族的视唱旋律之外,还会在其中增添进专门的节奏训练,促使学生可以积极的掌握好音乐视唱到节奏特性。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中所包含的节奏具有着较强的复杂性和律动性,因此在开展节奏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体态律动,尽可能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到不同节奏所带来的感受,进而能够从经典化的音乐作品中发现节奏和调性这些基本要素。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提高对这些节奏节拍的认知程度,也可以较好的记忆,加强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的把握程度。
(三)音高音律
不同的音乐文化所展现出来的音乐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音高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对学生开展视唱练耳音高音律的培训中,需要让学生对一些音律等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尽可能在掌握好不同的律制到前提下来练习音高,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听辨能力也能大大提升,而且记忆能力也有所提高。一般来说开展视唱练耳教学中所使用的乐器以钢琴为主,这也表明十二平均律是学生在进行听辨不同音程和旋律时的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于西方的音乐体系和理论相对来说比较熟悉,而对于本民族的音乐认知和熟悉度并不是很高。而在进行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尽管教师也会在其中加入其他民族音乐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但是很少顾及到其他民族音乐律制在课堂之中的应用。因此教师需要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通过将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音高和音律进行对比,尽可能应用经典的视唱曲目作为教学的案例。还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不同的民族乐器,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行学习,进而能锻炼起来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音高感。
(四)旋法曲调
由于音乐文化所展现出的较大不同,也就导致其旋法和曲调都有着较大的区别。不同的民族所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都能将当地人民的思想情感、意识理念充分展现出来,促使音乐的本质特征得以体现。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不同的音乐要素之外,还应当将整个音乐结构和旋律使用的具体方法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在进行选择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听唱曲目主要是以经典性和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为主,这样才能有效练习学生的听觉水平。并同时应用民族调式作为基础来开展民族音乐曲调音乐感的练习。
(五)准确把握音乐情感
视唱练耳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和素养,促使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所以大大提升。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和创作中投入更多的情感,加强学生在学习有关视唱练耳的技术时对音乐作品的美感体悟。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的曲目调式、调性以及具体的风格进行了解和熟悉,在了解基本的背景之后学生再唱,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还能让学生提升在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力度,促使音乐的情感得以完全的发挥出来。
结语
通过运用“双重乐感”理念来指导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民族的音乐,进而让学生掌握好民族音乐的综合能力。此外视唱练耳教学将我国西方音乐体系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局势进行打破,并在课堂中积极引入民族音乐素材,促使学生打破了自身音乐学习的局限性,提升对音乐的感知度。
参考文献
[1]马生福.“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下新疆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134-135.
[2]张欢,张力泉.再论“双重乐感”的人才培养[J].中国音乐,2011(04):137-140.
[3]张欢,付晓东.“双重乐感”的人才培养设计——以新疆多元音乐文化为案[J].中国音乐,2008(04):189-193.
作者简介:张焱(1978.11.14)女,汉族,湖南湘潭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音乐理论视唱练耳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