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玉琴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分析“1+X”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要求,分析运输工作领域典型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与物流管理“1 + 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探讨《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标准建设。
关键词:“1+X”证书;课证融通;课程标准建设;物流运输;工作过程
一、引言
2019年1月,国务院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求试点院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扩展就业创业本领。
物流管理是首批六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之一[1]。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依据,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培养目标最基本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是“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标准建设
(一)《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标准建设思路分析
(1)“1+X”证书制度对课程改革要求。“1+X”证书是对证书相应工作领域的工作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岗位(群)必需的技能点和知识点,以此来确定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X”证书制度要求试点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融合证书职业技能内容,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评价结果可作为课程考试成绩与证书考核成绩同时使用。
(2)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要求。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核内容包括物流基础与行业认知、仓储配送、运输、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等十个方面[2]。因证书内容分散于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十几门课程,涉及专业教学课程门数非常多,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专业课程考试同时进行、成绩互认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运输模块内容并不多,包括当事人业务管理、运输风险管理、作业计划管理。
(3)运输就业领域典型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运输工作领域的就业单位类型主要有综合物流企业、快递公司、公路货运公司、铁路货运公司、海运货代公司、航空货运公司等,工作岗位有业务员、调度员、配载员、货运员、计划员、调度员、配载员、核算员、制单员等。尽管不同类型公司有着几个相同的岗位名称,但工作内容差异非常大,业务流程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运输专业课程涉及的技能点和知识点非常多。
运输领域的这些工作岗位是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解决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就业问题。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运输模块的内容覆盖这些工作岗位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较少。因此,课程标准建设必须以满足工作领域典型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为主,同时达到“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的考核要求,适当融入初级与高级等级标准的内容,以能力为导向设计课程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并分析课程重点内容以分配合理的学时,设计课程考核评价结构。
(二)《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标准建设要点
1.课程定位
基于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运输就业领域典型工作岗位技能分析,课程总目标定位于公路货运、铁路货运、海运、航空货运、多式联运及货代企业的业务员、货运员、计划员、调度员、配载员、物流专员及货运代理等目标岗位(群),同时到达“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运输模块的考核要求,兼顾初级、高级的职业技能培养和岗位晋升知识需求,通过课程学习熟悉公路货运、铁路货运、水路货运、航空货运、多式联运业务基本作业流程,能进行接单报价、核算运费、填写单证、处理货运事故等业务操作,具备物流运输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与基层管理能力。
2.课程目标
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运输工作领域目标岗位(群)的业务操作与基层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包括运输行业发展动态、公路货运计划与组织、铁路货运基本条件、铁路货运业务处理、海运订舱制单与单据流转、航空货运业务处理、多式联运业务处理与货代业务操作,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努力进取、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的基本职业素养。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根据“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运输工作岗位(群)技能分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能力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课程具体内容与学时为:①项目一认识物流运输的学习任务为物流运输行业认知、物流运输工作岗位认知、物流运输方式认知,共6学时;②项目二公路货物运输的学习任务为公路货物运输计划编制、公路货物运输调度作业、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作业、公路整车货物运输作业、公路货物运输商务管理,共18学时;③项目三铁路货物运输的学习任务为公路货物运输计划编制、公路货物运输调度作业、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作业、公路整车货物运输作业、公路货物运输商务管理,共18学时;④项目四水路货物运输的学习任务为水路货物运输组织方式、海运进出口货物运输业务、海运进出口单证、水路货物运费计算,共8学时;⑤项目五航空货物运输的学习任务为航空货运业务流程、航空货运单证缮制、航空货物运费计算、航空混运货物申报,共8学时;⑥项目六国际多式联运的学习任务为国际多式联运组织形式、国际多式联运事故处理、国际货代业务与管理,共6学时。
将关键工作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重分值对应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定为课程重点内容,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计划编制、公路运输调度作业、公路零担与整车货运作业、铁路整车与零担货运作业、海运进出口单证与运费计算、航空单证与运费计算、国际货代业务管理等。
4.课程考核评价
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考核应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理论知识考核为辅。将课前线上学习与测验、课中业务操作、课后实训作业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期末考试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分析题为主、识记性知识为辅,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
三、结语
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有30个技能点,分散于课程体系中的十几门课程,不同于一个证书对应1-2门专业课程的其他证书。“1+X”证书制度的课程改革需因专业而异,寻找每门课程最适合的方法才能保证“1+X”证书制度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6_37820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EB/OL].https://vslc.ncb.edu.cn/csr-home.
基金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1+X”证书课证融通背景下《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建设研究”(GZYJG2006);中国物流学会教改课题““1+X”证书课证融通背景下《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改革研究”(JZW2020086)。
作者简介:蒙玉琴(1984-),女,壮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