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达语境中进行句式练习的感悟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4期   作者: 李燕
[导读] 基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句式变换练习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语言实践教学
        李燕
        安徽省桐城市同安小学      231400
        [摘要]基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句式变换练习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语言实践教学方式。优化传统变换练习方式,在习作表达语境中引入变换实践方法,不但能够使学生了解句式变化的真正意义,也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习作表达手法,切实提升习作表达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句式练习;表达语境;
        
        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分析,句式练习是锻炼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路径。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只是把句式变换看为文字游戏活动,只是为了简单练习而进行练习,此种情况下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基于此,这就需要对传统句式练习方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使其与语言表达语境相融合,通过具体实践中形式、情感的变化感受不同表达句式在表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不同句式表达产生探究欲望,从而为语言表达学习与掌握夯实基础。
        
    一、通过画面联想链接生活情境,让表达语境更加真实丰腴
        小学中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更多体现的是感性思维。所以在解析词语、句子的过程中,需要融入与之相适的生活画面,这样小学生就能够通过生活化情境体会语句的含义与表达的情感。而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此种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为例,其中教材编排的练习是:结合下面的词语,在脑海之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自主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写句子练习。同时列出ABB形式的词,如:慢腾腾、静悄悄、闹哄哄等。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时,应该融入图文并茂、音视频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或是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认知体验,从感性层面解读词语的真正内蕴。
        1.画面感知。以“懒洋洋”为例,在课堂上为学生单独呈现出“懒洋洋”一词之后,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就会说出“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画面。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谈一谈动画片中“懒洋洋”有哪些表现?随后有的学生说道:懒洋洋太胖了;也有的学生说道:懒洋洋不爱动,太懒了。此时我提出问题,“懒洋洋”指的是胖吗?不爱动吗?学生们回答道:并非指的是胖子,不爱动、慵懒的人都可以使用“懒洋洋”一词。“懒洋洋”实质上指的是没有力气。通过对学生们发言的归纳与总结可知,关于“懒洋洋”的解读主要集中在“懒”字上。此种情况下,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葛优躺、伸懒腰等相关画面,学生们看后会心一笑;同时我又为学生们播放了短视频,内容是:清晨,一缕阳光唤醒大地万物,小树在微风中懒洋洋地晃动着枝叶;晨练的人们呼吸着新鲜空气,懒洋洋地晃动着腰部,伸一伸胳膊。经过画面的呈现,使学生发现了“懒洋洋”词语的另一面,从多角度理解与掌握了“懒洋洋”词语的含义。
        2.动作体验。借助于画面丰富学生认识后,组织学生跟着我做一些慢动作,同时共同读书来:动一动手,扩扩胸,扭一扭腰,不要说我懒洋洋!由此不但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也帮助学生舒缓了身心,通过亲身体验切实感受“懒洋洋”词语,并为之所用。此后学生在训练中对“懒洋洋”词语进行了有效应用,有的学生是这样描述的:清晨,一缕阳光照在我的脸庞,我慢悠悠的从被窝中爬起来,懒洋洋地抻了抻手、伸了伸腰,简直舒服极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已经学习到了“懒洋洋”一词的精髓。
二、通过句式替换让学生感知变化、体悟表达效果


        就不同句式而言,在表达侧重点与效果方面也是有所区别的。以句式讲形式,往往会使学生被动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一心只在任务上,而忽略了句式的变化。

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为例,教材中“照样子写句子”模块,当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例句之后,很快就能够模仿写句子,比如一些学生写道:“妈妈累的气喘吁吁”、“妈妈累的迈不开步了”等极具画面感的语句,可是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能够表现出怎样的效果,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而且也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不要局限于学生可以补全句子,也应该使学生掌握补句子的能力,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在表达中就能够更加的自如,使习作变得饱满、生动。
        1.语境感知。在练习中我展开了具体引导:“李老师特别着急”与“李老师急的满头大汗”,两者有什么区别?李老师为何会“急的满头大汗”?你能够说出具体是什么原因呢?由此学生就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句子的“横线”上,更多的关注句子表达,发挥想象力,感受句子呈现的情境,明白如何能够使句子表达更准确、生动、形象。此外,将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一些片段进行链接,要求学生试着通过此种表达形式进行修改与提升:“百米赛跑时,李梦新同学跑的特别快,大家一起为她加油呐喊。”如“李梦新同学跑的快如闪电”“我立马举手高呼”等极具画面感的表达。
        2.比较感知。针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而言,不可单独地呈现句子,而应该与相关情境进行融合,在转换过程中了解为何需要进行转换,应该采用什么句式进行转换。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为例,课文中“孙中山想:这样稀里糊涂地背,有何用?”在课堂上我采用引导学生说出句子含义的方式引出陈述句与感叹句(①孙中山想:这样稀里糊涂地背,没有用;②孙中山想:这样稀里糊涂地背,也没有用啊!),组织学生反复地读,然后对比陈述句与感叹句之间的区别,其中陈述句表达的语气相对比较轻,很难呈现出孙中山先生内心的着急之感;而感叹句使得情感表达更为浓烈,可是读起来有一些无可奈何之感。综合分析之后,只有反问句可以呈现出孙中山先生内心的着急感,对知识的渴望之感。
        3.此外,采用选择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知,具体如下:1.赵妍不小心撞上了王琳,王琳面带微笑着说道:“                  ”A.你怎么这么不小心?B.你太不小心了!C.小心一点啊,别摔倒了。通过不同的句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表达的不同语气、情感,并掌握句式转换能力,提高语言表达与情感抒发水平。

三、通过习作修改提升学生转换能力、强化实践运用能力
        
        有条不紊地开展多元化句式积累与感知练习,根本性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句式表达形式,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供多样、准确的载体。基于此,通过实践促进学习,通过学习加深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之中提高句式转换能力与水平。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借助于习作修改等丰富学生认知。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词句段运用”模块教学为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具体如下:句式的反复并非是简单重复;恰如其分的重复能够使句子读起来抑扬顿挫......同时,根据学生写话片段实现能力迁移:夏伟嘉同学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桥边的小湖中,有一群漂亮的鱼儿在来回游动。我打开了一袋鱼食,轻轻地撒入湖中,那些鱼儿一瞬间就涌了上来,相互争抢美食。然后要求学生用学习的排比句进行写作训练,可以自由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分析与讨论之后,有的学生是如此表达的:桥边的一条小湖,湖中有成群的鱼儿,在自由的游动。有的鱼儿在散步,有的鱼儿在戏耍,有的鱼儿在觅食......通过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式,不但能够使学生探索出新的表达形式,也促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体会到学习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
        就句式的转换练习而言,需要教师进行探索与研究的教学方式仍然比较多,但是必须注意到“任何语言形式一定要为语言表达所服务”“将语言表达置于相应的语境中认知、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学生就会挣脱单调、抽象的句式学习困局,从而实现句式的认知、体悟、积累以及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