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瀚,阮青宇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孝道是中国古代规范道德行为的基本思想准则,在万事面前都讲究“百善孝为先”,而如今,因传统孝道文化部分过时的缺漏,学校教育系统的不完整,家庭教育观念的不成熟,以及西方文化的渗入,导致品德修养成为了大学生最大的漏洞。加快大学生的孝德教育,也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关键。文章从社会背景下分析大学生掌握孝德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当下大学生缺少这种传统观念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当下时代和社会下提高孝德教育修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孝;教育;大学生;小康社会
一、大学生掌握孝德必要性
(一)中国近现代发展下的孝文化
五四运动之前,统治阶级和封建思想家强行扭曲了“孝”的定义,导致了“愚孝”的诞生。“父叫子亡,子不亡,乃不孝。”这样的孝道失去了道德的意义,绝对顺从便是所谓的“孝”,这不仅禁锢了个人价值的体现,而且让人失去了人身的自由,因为孝的服从,多少子女在从未见面情况下,就被当作棋子进行婚配;长子也顺势接替父亲产业,扛起家庭重梁,没有了自己梦想的追求。在近现代过后,孝文化经过不断辨证得以全面化、科学化,最终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孝文化的古为今用。传统的孝德大体包含以下几个大方向:敬、养、亲、待,其影响对华夏人民十分深远,上到帝王治国,下有百姓安家,中国能在历史的长河里屹立数千年而不倒,由此可见其文化根基也是深之又深,我们今天讲的孝德,虽说早已经没有帝王治国,但是已经从传统意义的孝德文化基础上获得了新的定义,新时代的孝德文化剔除了传统孝德中的种种思想禁锢,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符合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以社会主义人文道德价值观为基本,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独立思考、人人平等、具备创新创造精神的新孝道。将个人对父母的孝顺推至对他人的父母,将孝道的温暖在家与家之间传递,从而营造更加博大友爱的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二)当代大学生掌握孝文化以促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部分也是孝文化的精髓,孝文化在中国古代有着民族凝聚、社会稳定和道德教育的作用,传承至今孝文化在炎黄子孙心中有着一个举重若轻的地位,而其精华部分也体现在对人类文明价值的思考。从现实角度,就是达到每个人都能建立正确三观的目的,这是大学生所要正确认识到孝文化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大力弘扬传承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小康社会是华夏先民描绘的人人共和殷实的社会画面,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幸福理想生活的追求。百姓以孝德为枢纽,把家庭作为一个单位,实现家庭的安康富强,而家庭也是国家的一砖一瓦,在有了良好的基层社会秩序、和睦的人民关系,才能成就一个日不落的国家。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中提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这是习主席对社会新的要求,而这样的目标也是我们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要去思考和实践的,建设全面小康,不仅停留在经济基础上,也是供货价文化的普及加深方面。
对于大多中国新青年而言,为了提高个人对于小康一词的认识见解和思想深度,除了自我学习领悟外,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来进行思想上的启发,大学教育会将理论升华到思想层面上,学生们的学习和思想都到达了自主的阶段,在大学阶段会更加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社会公民的责任,对于孝德道理也会更加主动去加深入的研究,加上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以及政治观念的成熟、知识储备量的逐渐填充,大学生已经成为以新时代孝德文化来推动小康全面建设完成的新鲜血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然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掌握孝道的现状分析
孝的根本含义是"善尽父母",这也是传统尽孝的准则。父母给予子女生命,而在父母年长时,子女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去赡养父母,直到为长辈送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基本的孝道已经完全沁入社会体制,人们的思想觉悟在提高,新时代的孝道不仅仅只是表现对父母的一定物质回报,更是需要在精神方面给父母更多温暖,要更多的知道父母缺少的是陪伴,要懂得去赡养父母的精神世界。在一项调查中显示,现在子女的孝会更注重于父母的精神世界,愿意为了他们的愉快身心去努力。当今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在一路成长路程上,很多父母或爷爷奶奶都给予了过多的溺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感受到精神上的空虚,自我意识过强,将自我作为中心而忽略他人的感受,疏于对道德意识的培养,再加上社会现实主义的充斥,让他们重视物质带来的愉悦,把无价的亲情放置一边,导致“子养亲”悲哀的变为了“亲养子”。大多大学生的潜意识会有“孝”的存在,但更多的人所作所为却诠释了昙花一现这个词语,他们的孝大多只挂在嘴边或者仅在朋友圈出现过,而并未付出过真正的行动,这都是思想程度不够深的表现。教育不能光讲理,教育者去教育的精髓应该表现在用理论去表达用实际行动去表现,让行动教育与说服教育到达平衡状态,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对自己的思考与醒悟
三、帮助大学生对孝文化掌握解决方法
(一)深化孝德教育
加强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是高校领导的重视,抓好孝德教育的各个环节,开设孝课,合理规划孝德教育内容,确保大学生孝德教育的活动开展。与此同时,学校领导首先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从增强自身的孝德,修养开始,成为孝道实践的模范表率,有些地方没有一些思想上的必修课,比如说历史和政治,这也会严重的导致一些学生们不知道来之不易的美好是多么的珍贵,所以一些必须课的开设也是必不可少的,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也是同等重要的,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获得成长所需要的一切营养,包含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因此,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思想意识,从平日生活中给孩子灌输孝道的行为方法,用自己的平时所作所为去潜意识的影响他们,让孩子们把孝道当作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二)出台“孝”的政策
百善孝为先,行孝须及早,尽孝也是积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可以说谁都向父母许过孝的弘誓大愿,相信来日方长,到功成名就时可以从容大孝,可忘了时间的残酷,岁月的无情,人生的短暂和生命脆弱的不堪一击,到头来还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多少孝子为追求功名双收,离家千里,归家时却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母亲脸上的皱纹了,所以不管是怎样的发展,怎样的企业,在自己的文化领域中都应该包涵“孝”的传统文化,在一些员工需回家行孝时,对他们在工作上的耽搁可以少一些残酷,有这种行孝意识的行为是需要去褒扬的,这是我们国家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所以说政府也需要鼓励多回家行孝的行为,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几乎都是有给小长假的,但是为什么宁愿什么事都不干,也不想回家看看了,春节快到了,有家名为滨江集团的企业就奖励自己的员工发钱带父母去旅游 ,在春节到来之际,既解决员工陪父母出去旅游的费用,又让自己的员工能够安安心心的陪自己的父母过一个幸福的春节,何乐而不为呢,这种政策也只会让自己的员工对自家企业更加忠心和去卖力,像这样的企业政策才是应该多去效仿和学习的,正因如此,多出台这些政策其实是百利而无一坏的。
参考文献
[1]张祥龙.孝意识的时间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14-24.
[2]谭丽莎,史清华.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与实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8,5(46):191-192.
[5]张践.儒家孝道观的形成与演变[J].中国哲学史,2000(03):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