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9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上   作者:李薛
[导读] 体育学科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校基础性实践课程,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铜仁学院     李薛   554300

摘要:体育学科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校基础性实践课程,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高校体育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助推器,是开展大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健康中国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旨在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健康中国;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建设的背景下以健康促小康,以小康保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满足个人自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它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工作方式、健康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满足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好的融入到未来社会.核心素养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主要依拖于课程来实现教育目标,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主要涉及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发生时参与的媒介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教授认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形成情况。笔者认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运动技能与习惯、体育意志品质与道德。也就是说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合作、调查和探究,培养学生获取体育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形成奠定基础,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塑造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吃苦耐劳、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等体育精神和体育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体育的育人功能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适宜学生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常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了解自身机体生理特点和保健知识,从而根据自身身体条件和体质健康现状,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方式和日常保健方法,从而达到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体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得动起来。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避免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可以积极开发体育游戏创设情境,举办体育竞赛增进交流,讲述体育明星励志故事树立榜样,使体育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愉快地动起来。



        另外,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体育课堂,培养大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变以量化评价为主的传统学生学习评价方式,重视表现性评价方式,对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体育知识理解的深度及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进行评价。总之,体育课堂上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创新性体育教学模式,都应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大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人文精神为宗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式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和体育社团活动,营造一种热烈而激情的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师生关注、支持和参与体育运动,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增强大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其参与度,运动会主要以趣味性项目为主;高校体育文化节融合体育比赛、体育表演、体育知识、体育征文、体育摄影、体育绘画等多种体育相关活动,积极倡导高校体育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合;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应打破固定班级界限组建社团,坚持以兴趣爱好为基础,以自愿报名为原则,开展形式多样有趣的体育活动,给大学生一个展示体育技能特长的平台。
        (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体育教师本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变“被发展”为主动发展,努力将自己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学校制定相关激励制度,给予教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其次,争做反思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和研究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第三,学校要重视入职前和入职后的培训。
        (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体育硬件设施
        体育场馆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优良的体育硬件设施可以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因此多渠道拓宽体育教育经费投入来源,改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和配套设施,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做好定期的检查、维修和护理满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与国家的要求显得尤为必要。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因此,校方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更要通过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优化体育硬件设施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忠.“健康中国”背景下的体育教师教育观念更新[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38(8):85-88.
[2]尚力沛,程传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8(02).
[3]康喜来,李德武“健康中国”背景.下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04):500-5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