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红
河南省内黄县第四高级中学 456300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家庭、学校往往仅注重才育而忽略了德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均是才有余而德不足。从近年来不断攀升的青少年犯罪率可以看出,在他们身心还不成熟的年龄阶段,忽略德育教育的危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场所,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深知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立德树人的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依托教材,深入挖掘每节课中的育人亮点,将学科育人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有机联系。
为了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长期以来,虽然我们的宏观育人目标非常明确,但我们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加之,对学生、老师往往只注重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造成了老师无论在课前的备课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具体知识点的教与学。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德育点,却常常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常识或者该部分不涉及考试考点,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被教师“一语带过”。这就导致了宏观育人目标,学科育人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联系不够。针对这个情况,我在备课的时候特别关注政治这一学科的思想价值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例如在素养目标的设定上,过去往往把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学科目标,直接搬来,缺少把这些宏观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的中间环节。过去在备课、写教案的时候,非常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传授,而现在把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上下功夫,纠正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例如在备《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时,我不仅关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达标,更注重学生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政治认同,通过中国与美国民主的对比分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人民民主的特点又完成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科育人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了有机联系。
二、要善于与时俱进的发掘德育素材,并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提供的材料难免会有滞后性、路径单一···的问题,再加上一些老师采用简单的说教式、灌输式的讲解,使学生感到政治课空洞无聊,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性不强。更难达到育人的目的。我深知社会生活、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也是教育的背景,教育的起点。德育教育更要贴近生活。鉴于此,我在备课时,喜欢从学生实际生活中,从发展变化的社会中与时俱进的发掘德育素材。并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起来,力求使用最新的素材弘扬最朴实的道德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时事政治既是政治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试验田,更是强化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人民的神经,在阻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涌现出大量的英雄事迹,如临危受命的钟南山院士、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不惧困难险阻冲锋在前的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是我们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敢于斗争,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力量之本、信心之源。在当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英雄事迹,将这些生动的中国故事讲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深刻的感悟提升品德修养。
三、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德育时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复杂情感的人,所要实现的育人目标特殊于其他学科,所以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采用情景导入、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并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将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体验、共鸣中情感得到丰富和提升,不但使学生明白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而且潜移默化将它们转化为自身的思想信念,完成感人、化人、育人的任务,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社会实践是学生投身社会、改造世界、养成良好三观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感悟和学习,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它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观,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际锻炼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和思想政治觉悟,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全。高中政治教学中,一是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开放。社会实践把学习环境扩展到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教材知识结构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遴选出与德育相关的实践主题,把课堂教学与社会考察、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注重内容综合,培养多元职能。社会实践强调以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生活为核心,倡导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亲自参与,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时间考察、服务、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不断赋予学生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德育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自身经验,自觉地人事自我、追寻自我和提升自我。
同时,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完善德育教育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除此之外,教育部门也可以完善考核的方式,打破原有的以成绩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为德育教育减少阻力,改革政治教学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