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院校教员专业化发展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8期   作者:刘晓辉
[导读] 人才问题关系着武警部队院校的办学质量,同时在“专家治学,人才兴教”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作者积极投入到教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中,重点探讨了教员自身的专业成长
        刘晓辉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
        摘  要  人才问题关系着武警部队院校的办学质量,同时在“专家治学,人才兴教”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作者积极投入到教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中,重点探讨了教员自身的专业成长,对教员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策略,为推进武警部队院校和教员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武警部队院校 教员专业化 发展探究
        随着武警部队院校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转型的不断深化,必须把教员队伍建设摆到院校建设战略地位来思考,作为院校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全面提高教员队伍的素质能力。在此背景下,各教育院校,教员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出现重大转折,教员专业化目标的重心开始向教员的专业发展。
        一、教员专业化的内涵及界定
        教员专业化内涵,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教员专业化是指教员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员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从动态角度来说,教员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员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武警院校教员专业化的界定,所谓教员专业化,强调的是教员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升,指教员个体在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明确规划与合理调控下,从纵向到横向都有一个新的突破,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特色,是教员职业能力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员的专业化包括:一是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等方面;二是专业技能,教员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员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三是专业态度,教员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
        二、教员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没有高水平的军队教员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军事教育。武警部队很多院校均采取以学院培训为主、岗位练兵为辅、送学深造和竞赛促进为补充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为教员获取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条件。但是这些方法忽视了一个核心问题,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不能解决教员专业化发展问题。
        (一)重视教员培训,但培训内容和方式存在不合理性
        武警部队院校除了院校培训之外,还开展选送教学骨干到军地高校深造、下基层部队代职调研等方式,借助校外培训力量,实现教员培训资源的优化组合。但是,这种培训的单一性、封闭性和理论性依然是当前教员培训的一大问题。一个教员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员。但是,目前武警部队院校在教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强调教员所教科目的学科知识的更新与提高,忽视了教员的教育学素养和综合素养;强调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忽视了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实践知识。如何在改变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培训内容的同时,转变培训方式是教员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强调教员是研究者,忽视教员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在武警院校体制不断调整改革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教员从事研究能够提高教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但是在实践中会出现一些偏差,一些教员在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丰富的教学实践的情况下,靠东拼西凑,闭门造车,以为多发几篇论文、多做几个科研项目就是进行了专业化发展,加上职称评定对论文的要求,甚至有些教员抛开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撰写论文和科研项目上,而教学工作没有明显进展的提高,从而损坏了院校教育质量。这样一来就使教员专业化陷入本末倒置的情况。教员成为研究者不是教员专业化的标志,而是走向专业化的途径,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应该是使教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员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改变评价模式,建立教员专业化发展阶段目标
        教员的发展是在武警部队现行体制中进行的,这是教员的教育转型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像任何事物一样,教员的专业化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教员发展的中心是专业成长。这种发展的阶段和成长的水平,都需要由制度来保障。教育评价就是一种重要的制度。目前,总部及院校对教员的要求大都是针对教员的学历提高和教员继续教育培训,这对于教员的专业发展作用并不是很大。要促进教员专业化发展,总部及院校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了解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方面的活动,教员专业发展是基于对教学活动的反省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教员专业成长建立导向和期望,并针对不同的教员确立不同的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在实践中,了解不同的教员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员,有针对性地采取学习、培训、提高的方式,帮助教员克服“发展障碍”。只有这样的评价才可能满足教员专业发展的自我发展需求,对教员也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
        (二)改变培训模式,注重教员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员的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实践是教员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教员发展的基本手段就是要进行教育实践,并与之建立密切的联系。教员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员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推动实践前进。在信息社会,院校既是学员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员发展和成长的场所。在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员进行培养要具有实效性。教员用大量行动实践进行研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身边的事,研究部队的事,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反思。
        反思是教员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是促进教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反思会使人保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只有通过反思,教员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专业技能,最终促进教员专业化发展。
        (三)改变传统模式,采取自主协作方法,拓宽专业化发展渠道
        以当代信息技术作为强大认知工具的学习理论给我们以明确的启示:自主、协作、探究式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教员必须跳出本学科的狭小视角,借别人的头脑丰富自身积累,实现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与协作,不断地激励并引导教员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有助于教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自主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为了提升教员专业发展的水平,总部及院校相关部门应专项建设全开放式的教员专业培训平台,以教学资源应用为主,辅以教育科研和各种培训功能,大力推进网络环境下的科研、教学、培训三者整合,从而提高教员全面素质。
        总之,教员建设要在提高素质、激发活力、增强动力上下真功夫。要注重优化教员队伍结构,抓紧制定实施中青年教员成长计划和各类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多举措、多途径提高教员队伍整体素质,并为教员专业化发展提供各种保障。
        参考文献
        [1]《析军校教员专业化发展》,魏传庭,陆军军官学院学报,2016(6)
        [2]《军校教员专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魏传庭,管理观察,2016(10)
        [3]《大学教员发展研究与对策思考》,张久俊,空军航空大学学报,2014(6)
        [4]《浅谈微课教学对教员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徐晶、陈高奎等,后勤学院学报,2017(2)
        [5]《对武警初级院校教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王胜利,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刘晓辉,男,生于1981年4月,山东高唐人。现任武警警官学院分队指挥系军事理论教研室讲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