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阐释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8期   作者:何婷婷
[导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领域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
        何婷婷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领域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当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会计工作深度融合,社会对于从事简单记账工作的初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将逐渐减少,而能够对行业进行分析、预测、规划的高级技术人员将成为会计行业的刚需人才。在此背景下,会计专业亟需探索教学改革的发展路径,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培养学生对企业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处理的能力,从数据中挖掘有价值信心的意识及技能,以保证会计专业教学能够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管理型财务专家”、“风险控制专家”。文章基于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从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教师素养、教学技术五个层面探究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引言
        大数据时代是资源整合的时代,是体现数据与信息价值的时代。继《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了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进程,教育信息化也成为各阶段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大数据是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力量,大数据时代条件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资源有所拓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新时代我国将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各个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并形成数字中国及智慧社会。在此背景下,会计行业用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仅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还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能够从企业海量会计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继而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依据。为适应社会及会计行业发展需求,亟需转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与社会实际及行业接轨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引入“现代学徒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数据思维,使学生以前瞻性视角看待会计工作。
一、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的价值及重要性凸显,数据不仅是记录企业发展历程及日常经营活动的载体,而且是企业管理决策的信息来源。作为企业的核心工作,如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分析等在数据互联互通的作用下呈现出融合的趋势,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的编制会计报表等技能,还需要运用数据思维及数据挖掘、分析技能从海量的会计数据中提取出有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管理决策的信息。为此,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知识及能力要求
        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为:其一,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移动终端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会计工作也朝向智能化发展,为此,会计从业人员应当具备英语、计算机等相关的技能与文化知识;其二,理论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具备系统的财务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够在会计实务处理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以经验为驱动而导致会计实务处理出现漏洞和错误;其三,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以及相关政策的改革对会计实务处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金融资产的转移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会计从业人员唯有深入学习政策知识,才能深入了解各行业账务处理的要点;其四,大数据时代是体现数据及信息价值的时代,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收集、筛选、处理、分析数据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服务价值。
        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其一,大数据时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数据处理能力,并能够帮助企业各部门制定预算;其二,具备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的能力,并运用会计专业知识科学设置企业各部门的效益指标;其三,具备独立思考、沟通、决策及学习能力,具有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意识。
(二)道德及责任要求
        道德与责任不仅是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需求,也是个体必须具备的社会素养。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主动遵守职业规范,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采用创新的方式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积累工作经验、总结工作教训;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需要自觉抵制外界的诱惑,“为打赏主播挪用八百余万公款”的会计人员就是最为生动的责任感教育实例。为此,会计从业人员需要秉承服务意识,既要致力于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献策出力,又要运用批判性思维保持质疑态度,发现并指正企业存在的不良行为,以彰显会计从业人员的品质,
        综合来看,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会计专业需要围绕社会以及人才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知识、创新化培养模式,以此来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会计课程是知识的载体,会计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与社会及行业发展相契合将直接影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效。从当前部分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忽视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与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风险防控之间的联系性,过于重视学生会计核算能力以及政策掌握能力的培养,尤其在业财融合的大环境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少之又少,导致会计专业课程成为“信息孤岛”,无法培养出懂业务、会分析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

同时,从会计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设置现状来看,集中于会计的信息化的应用,局限在会计电算化层面,没有设置智慧会计等课程,导致会计课程滞后并与社会实际脱节,无法使学生获得有利于未来就业的现代化会计知识。此外,部分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安排时间不合理,或与学生实习时间相冲突,或过于紧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会计课程教学实效性差。
(二)会计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思维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当前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有待完善具体表现为:其一,部分教师缺乏对会计行业及市场的深入分析与理解。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实物流程也随之改变,业财融合的趋势更为明显,会计处理环节前置,并成为控制业务成本、提高业务收益、监督业务流程的重要手段。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会计行业的变化,导致教学理念及内容滞后,无法给学生专业化的会计实务指导;其二,部分教师实践经验匮乏。在大数据条件下,财务数据并不是会计实务需要考虑的唯一信息来源,而是基于业务全流程的交互式、实时性、动态性数据,教师只有参与到处理此类会计数据的实践中,才能积累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实务经验,并将技巧、方法传授给学生。部分教师知识及技能结构较为滞后且单一,虽然对业财融合、智慧会计等有初步的了解,但没有从实践中总结实现业财融合、智慧会计的方法。
三、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重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依靠完善化、现代化课程体系的支撑。为此,建议学校从以下两个方面重塑会计专业课程:一方面,依托大数据环境,在了解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基础上增设云计算、数据挖掘、数据建模、半结构及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财务共享中心等选修课程,并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中渗透上述选修课程中的知识,如在会计分录知识中加入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既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又能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整合网络上优质的会计教学资源,开通网络教学平台,在其上投放基础性网络课程(如会计基础理论、会计核算课程)、拓展性网络课程(财务管理课程、财务分析课程)、虚拟工场(财务共享中心、业财融合系统),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并学习,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因,还能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平台。
(二)构建“请进来+走出去”双向育人机制
        授课教师需要充分认识盔甲课程的重要性,以实践为重点切实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其一,丰富实践知识的储备,深入学习会计相关的新理念、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其二,学校可建立“引企业骨干进校园,荐专业教师入企业”的双向人机制,一方面通过引入的有实力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前期教师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后期师傅带学徒深入企业、市场,学习如何实践,继而实现终身学习;另一方面自创微小企业,通过师带徒“双创”工作的开展,由教师为中心组织学生成立会计工作室直接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自由发展,培养适应市场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接轨市场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时效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
        基于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会计专业授课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及思想觉悟,使学生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尚的职业道德,并能秉承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地积累经验,反思进取,继而成长为“知行合一”的优质会计专业人才。
(四)构建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机制
        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整合性、系统性的思维。在大数据思维下,教育范围不应限制在课堂或校内,教育资源也并非单纯地指向会计课程,而是全社会参与、全过程育人、全员负责的协同育人机制。为此,学校需要统筹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首先需要夯实学校教育基础,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其次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思想觉悟,使其自觉承担育人的职责,并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形成全员、全科育人氛围;最后,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会计实务,如以“业财融合背景下电信企业铁塔返租模式优化”为主题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掌握承租铁塔数量、铁塔共享、场租金额等情况,并探究降低电信企业铁塔租赁成本的策略,如建立专项台账,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利用能耗管理系统控制局部电量及电费等,以此来提高学生业务决策支持能力。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会计课程设置有待优化、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升。为此,要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会计行业及市场的新变化重塑会计课程体系,构建“请进来+走出去”双向育人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构建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机制,以保证会计课程内容与社会接轨、学生与企业对接,继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冠群.“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J].农家参谋,2020(19):228+285.
[2]朱敏.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2020(19):46-47.
[3]阳晓晖.浅谈人工智能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20(17):40-41.
[4]李佳楠.“大智移云”时代基于岗位胜任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纳税,2020,14(24):181-182.
[5]王福英,胡念念.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J].辽宁经济,2020(08):72-73.
[6]罗健.高职会计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经济师,2020(08):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