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华
乃林蒙古族实验中学 内蒙古 赤峰市喀喇沁旗 024417
摘要: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知识,还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帮助学生的思考方式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显著意义
1.1促进学生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创新思维能力决定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要求人们具备强烈的求索精神、丰富的经验与知识以及机动灵活的思维素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从多角度和多方面进行的,教师通过实验的教学形式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初中物理学科的内容繁杂,涉及广泛,实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度,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1.2加速学生科学素养观的形成及发展
物理知识的范畴涉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在实际发展中应用极其广泛,是自然科学及技术科学的学习基础。教师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开发,使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得以渗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方式,推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流程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备课,备教材,备实验教学过程,备实验仪器,最重要的,是设置好阶梯式的探究性问题,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无惧错误大胆的猜想假设,与同伴交流设计实验过程验证猜想,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现象,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对数据进行归纳、整合,最后得出结论。整个探究实验教师应该大胆放手,松弛有度,给予学生自由伸展的空间,也要适时拽紧手中的绳子。
2.1设计实验方案
课堂教学完成知识点讲授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例如如何观察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呢?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比如用一只小磁针分别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的位置,依次在纸上记录下小磁针的指向;比如在条形磁体周围摆放许多小磁针,更直观地体现条形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或者在条形磁体周围撒上薄薄一层铁屑,轻轻敲打桌面,也可以体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程度不尽相同,会说出各种不同方案,教师切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方案,应该耐心倾听给予引导,对学生多加鼓励。利用这种多角度的探究实验设计,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加深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2操作过程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彼此预料不到的情况。比如实验仪器突然损坏,测量工具分度值与老师不同,或者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错误导致实验结果与周围同伴相差太大。这时教师不要过多插手,对于学生的求助采取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反思究竟哪里出问题了?这种意外的小插曲反而更让他们有一探究竟的欲望,进而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目的。
2.3处理数据
在这一步骤中,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因为提前预科或者预习,站在了“上帝的视角”,提前知道实验的结论,而忽视数据处理的过程,认为实验做完就行了。其实这恰恰使得这类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发现规律的训练过程,当再次遇见需要处理的“陌生”实验情境,实验数据时,就会觉得无从下手。所以,教师要格外重视这一步骤,带领学生做好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面临的困境
3.1教学比重倾斜,实验流于形式
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物理实验教学仍然以教师板书教学为主,实验过程往往被忽视,应试教育的思想仍占据教学主导。一些教师主观地认为初中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对实验不能很好地理解,于是将实验步骤用板书讲解代替实验操作,学生未能参与其中,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3.2教学模式守旧,学生滋生惰性
在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某些物理现象教师往往依照教案对公式进行演示说明,未能实现互动教学,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没能参与进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滋生惰性,失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4浅析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4.1增强实验课堂的趣味性,助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强大动力,建立趣味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及深化的要求。趣味的物理实验课堂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疑窦,在兴趣的刺激下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实验之中,激励学生探索实践,解开实验的神秘面纱,助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3]。教师在实验进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框架。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关于“密度”的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设置“火山爆发”的趣味实验。准备玻璃缸、冷热水、带盖的瓶子以及少量墨水,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红墨水喷向水面,看上去像火山爆发一样,得出红色热水密度较小会向上升的结论。教师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联想类似物件的密度进行比较实验。学生在趣味实验中获得知识,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从实验中找寻新的未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推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学习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合理的解答。教师对于实验的答疑并非告知学生全部的答案,而是点到为止。在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锻炼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方法而非具体某项知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真正实现依赖于教师的适度放手,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挖掘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教师在进行接触面大小的实验之后,向学生提问还会与哪种因素相关,学生回答是否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想进行实验,让学生独立通过实验找答案,学生自主探究能够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4.3注重学生的合理猜想,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创新源自想象。大胆猜想、合理求证是科学研究的根本需要。牛顿第一定律并非直接由实验得出,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至关重要。物理学科以实验为载体得出定律结论,大胆的预测和猜想在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地位举足轻重。基于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猜想、合理预测是有必要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学习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让两张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如果压强与流速有关,让学生大胆猜想这两张纸是如何运动的。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教师可以向学生补充原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伴随物理教学的深化改革,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物理学科的教材知识,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健全的人格品质。教师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拓宽教学改革途径,将传统的“板书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实验中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元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方法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20.
[2]马晓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146-147.
[3]张吉清.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2):59.
[4]范德福.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19(31):16-1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杨晓华(1980年7月),男,汉族,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乃林蒙古族实验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