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宣培
湄潭县湄江四小
摘要:绘画艺术从古至今都是文人骚客寄托情感的表现形式,中国画也逐渐成为我国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一环。中国画的显著特征是其独特的水墨绘画技法以及画中所蕴含的情感,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应该向学生们展示并讲解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水墨技法的美妙之处。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应该采取先进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更加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以及综合实践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本文研究分析中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内容如下。
关键词:小学教学,美术课堂,中国画
引言:中国画在艺术上的魅力在全世界都是十分独特的,极具审美价值,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想学生们展示并向学生传授关于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技艺,这样可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艺术欣赏能力还能帮助学生领略到艺术的美感。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天马行空,维持并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学生们喜欢将看到的感兴趣的事物用画笔展示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开展美术课堂。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美术教学并不重视,只是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图案绘画,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因此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中国画在小学美术课堂的魅力所在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想象力天马行空,因此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学习有效性。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刚开始很难理解画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较低,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引导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画蕴含的艺术魅力有初步的理解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入观察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学习关于中国画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不仅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可以欣赏学习,还可以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进行学习和欣赏,这时美术教书可以配合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效实现学科结合的教学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将学习模式灵活应用到不同科目的学习上,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语文课教学古诗词时,学习可以灵活运用在中国画的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将其运用到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中,通过想象将古诗词中描述的意境等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习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
二、中国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提高教学地位并增设教学设施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的学校并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对美术教师资源不足并且相关教学设备并不齐全,有的学校总共只有几名美术教师,上课能够使用的教学设备只有学生的画笔,教师只有几只彩色粉笔,教学资源缺乏,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丧失对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兴趣,更别说中国画的教学了,并且教材中对于中国画的教学资源不够充足,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这种情况逐渐改善,随着先进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课堂以及教材的更新,教材中关于中国画的内容有所增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海量的教学资源向学生们展示更多的中国画,利用中国画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一定的冲击力[2]。
(二)进一步感知中国画的魅力
中国画的题材多变,内容多变,学生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艺术审美,拓展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中国画的情景交融表现手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关于月亮为主题的的中国画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在夜晚观察欣赏月亮,让学生切实体会夜月的美丽景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月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结语:总的来说,中国画是我国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中国画在艺术上的魅力在全世界都是十分独特的,极具审美价值。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习中国画的同时不仅能够提高艺术审美,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书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对中国画的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彤.中国画在小学美术课堂的魅力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6):13.
[2]杨静.中国画在小学美术课堂的魅力初探[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000 (001):P.65-65.
[3]陈小清.中国画在小学美术课堂的魅力初探[J].大观,2017,(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