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淑华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南校区221000
【摘要】:小学体育教育是小学生最先接触到的体育教育,能够为小学生体育教育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小学体育具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和场所,并且有机会和希望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绝对的优势。为了培养学生在小学体育中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改变指导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自学创新。
【摘要】小学体育;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尊重所有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在课程中将每个学生都是为可供培养的一个个“小希望”,为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从根本上让学生爱上小学体育课堂的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借助小学体育课堂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养是小学体育教师应有的教学素养。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全体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当前小学体育基本因素分析
(1)老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解
在日常教室中,教师通常仅重视向学生传达基本知识,而且常常忽略了学生的热情、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可以轻松地接受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更加关注他们的教学方式或如何向学生传达课程知识,而不是关注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的进一步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变更思想,不能一味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要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1]。
(2)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
小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表现出独特的注意力和情感特征。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高低。小学生在应用和理解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往往喜欢选择直观、简单的行为进行模仿,因此,根据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可以更好的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
(3)了解基础小学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小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其理论依据与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密不可分。小学生是人类成长过程中最单纯的阶段,因此他在善与恶之间的区分很弱,但在模仿方面却很强。因此,这是增加小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间。因此,小学教师要注重小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错误的认为仅仅提升自身(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就能提升小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2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1)创造教育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想法简单,但他们也是有自身心灵世界的,很容易被一些外界事物影响他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并且小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心理直接影响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民主、平等、和谐、舒适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形成自由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体育活动中去。相反,如果小学体育课堂教师过于严肃和无趣,会抑制小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动兴趣,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也会受到抑制,体育课作为小学生普遍喜欢一种课堂,教师更需要尽最大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舒适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促进学生的积极创新。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体育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各种鼓励赞同的词语促进建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一种良好教学环境。体育老师在教授小学生体操动作、运动项目知识的时候,难免会与学生产生一种互动共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一些鼓励和赞同的词语如“你真棒”、“我和你有相同的看法”等,增强学生自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创设问题场景,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解决各种困境和问题的同时会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可以说问题的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小学体育教育应注重根据不同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各种困境和问题过程中增加他们对于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理解,在相互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思维的互动和碰撞,最终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体育老师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跳高运动员比赛时要进行助跑?”。学生们在听到这一问题后会第一时间联想到跳高比赛这一场景,并将自己想象为比赛中的一员,亲身体会助跑和不助跑两者的差异,从而不断探索“为什么跳高运动员比赛时要进行助跑?”这一问题,当然,由于小学生在物理常识这方面没有了解,很难给予准确、专业的回答,体育老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最后公布答案:助跑可以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腾起初速度和起跳角度,是增加跳高高度的关键。这样的问题场景的设置是提高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3]。
(3)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小组合作意识和互助探讨意识深入学生思想,增强学生探讨未知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探究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育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要帮助学生互相学习以实现总体进步,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和竞争意识,使他们不是旁观者,而是真正学习的主人。在交流与合作中,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得到改善,必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体育课堂上,体育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如学习“踏步走、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转”等简单易学但想要练好有需要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的一些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结论
人的一点点的新意识、新想法、新设计、新意图都可以被认为是一项创新。我们需要认清创新的范围,确保创新的范围广泛,不能错误的认为创新是一件很难的事。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兴趣,遵循学生的自身特点。此外,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小学教室学生的心理特征,甚至从每个班级的设计开始的每个细微链接为起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通过特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的。
【参考文献】:
[1]王爱欣.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01):156.
[2]徐青文.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000(007):P.73-73.
[3]洪专.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00292-0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