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徐梅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凸显,
        徐梅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凤栖小学  重庆秀山  4099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凸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当今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时期的音乐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难点。但是从小学学生的特点来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是恰当的时机,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然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注重审美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那么具体该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学;实践教学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学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音乐学科作为美学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也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之一。然而想要发挥音乐学科的作用,首先就需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教学效率,注重审美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欣赏音乐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不断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当今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以及教师对音乐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
受考试制度的影响,一些学校或者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目的。在课程安排上,很多小学比较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学科,对音乐、美术、体育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三门考试在最后毕业考试中没有涉及。所以一周只有一节或者两节音乐课程,并且这两节课程也经常会被其它学科霸占,所以导致音乐教学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学校对该学科不够重视的情况下,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在教学甚至会出现敷衍的行为和现象,长期处在这种学校不够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音乐教学中怎么能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和作用呢,更别提在教学中重视审美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了。
(二)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陈旧,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陈旧也是当今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较多。比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音乐学科并没有那么重要,只需要教给学生简单的进行歌唱既可以,所以导致这些教师一直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熟不知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再比如文科课程教学任务繁重,更多的教学时间都用于文化课程教学,所以导致音乐这类艺术课程缺乏重视,音乐教师自然也就失去了创新教学的兴趣,所以导致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依然陈旧。这些都是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陈旧的原因,并且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也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影响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结合的意义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可以培养的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操。然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教学也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能力。再加上小学时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意识养成的基础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做到审美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小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需要具备的技能。此外,现代化的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艺术性教学,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而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审美性和实践性的融合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水平,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更是新课改对音乐学科提出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审美性和实践性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音乐教学加强审美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乐曲
音乐历史优秀,并且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乐曲。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也越发重视,优秀的乐曲也越来越多。比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聂耳的《春回来了》等等,这些都是一些优秀音乐家和优秀的音乐作品。因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摒弃通过跟唱的方式来促进审美和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率。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音乐《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欣赏该乐曲那磅礴的气势和表达出的顽强精神。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唱,通过歌唱加深对该乐曲的感知,从而体会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怕牺牲低于外来侵略的精神。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歌唱不断提高了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做到了审美教育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使学生通过实际歌唱感受音乐,加深了解。这不仅是新课改对音乐学科提出的要求,也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开展教学
除了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乐曲之外,体态律动教学法也是审美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的策略。通过体态律动教学,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出相关的动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体现,可以有效的促进审美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以此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音乐《大家一起来》这一课程教学时,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钢琴弹奏相关的乐曲,然后让学生跟着乐曲做出相关的动作,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舞蹈、做出拍手、跺脚的动作等等,这都是体态律动教学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知音乐节奏,可以将音乐节奏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也是开展音乐实践教学的形式,更是做到音乐实践教学和审美教学结合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营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三)发挥乐器的作用和优势,审美和实践相结合
乐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的开展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到审美能力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可以积极的运用乐器开展教学,使学生运用乐曲进行演奏,从而感知音乐节奏、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音乐《赛马》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发挥乐器的优势和作用。首先为每个学生分发一些手鼓,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出敲打手鼓,因此来演奏出马奔跑的声音。由于小学生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运用阅读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一边用手敲鼓、一边欣赏赛马时那欢快的乐曲,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现审美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结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不仅是新课改对音乐学科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方式,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认识到审美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并且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以审美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为目的开展教学,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臧翔翔.谈音乐教育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J].音乐天地,2016,(12).8-11.
[2]宋楠楠.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0).167-169.
[3]    李丽珍;;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J];知识经济;2017年1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