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沙秋明
[导读] 教学应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和进步,学生因天赋、环境的不同
        沙秋明
        江苏省邳州市碾庄中学    221300
        【摘要】教学应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和进步,学生因天赋、环境的不同,体育能力和素质有所差别,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关键词】初中体育;因材施教;应用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不同,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以更好的发挥体育强身健体、砥砺精神的教育价值[1]。
一、基于学生差异,合理安排运动量
        体育属于实践性、操作性学科,教学过程中超量运动则可能导致学生损伤,运动量不足则无法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初中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合理的安排学生运动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不同,能够接受的运动负荷不同,此外还有个别同学具有先天心脏病等疾病,不能够进行剧烈运动,老师要了解学生差异,合理组织教学。老师科学的设置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均能够有所提高和发展。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标指导下可以适当的增加运动量,体质较弱学生可以适当的降低运动量。
        例如,在耐力跑教学中,老师在详细了解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当前身体状况的基础开展分组分层教育,每组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耐力跑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体力好的学生跑在前面,体力差的学生跟着后面,后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阻。身体素质较佳的学生可以分为A组,进行700-800m耐力跑。A组学生出发200m后,让B组学生紧跟上,进行500-600m耐力跑,不同组别学生的跑步距离依次递减,对于身体素质极差或者是存在先天疾病的学生,可以进行100-200耐力跑。对于提前完成的学生可以增加兔子跳游戏,增加运动难度和运动强度,促使学生体育能力和水平能够有所提升。
二、结合学生兴趣,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初中学生思维逐步发展,个性化差异愈加明显,学生兴趣、喜好存在着不同。初中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喜好,确定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快乐的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兴趣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表现更加积极主动。为此,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打破行政班级的限制,以兴趣班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坚定因材施教理念,对学生划分兴趣班级,以此为单位组织体育教学。
        例如,球类运动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种运动项目,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项目,然后划分为兴趣小组,开展教学。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单一项目开展详细教学,尊重学生的喜好。如足球学习中,控球是足球的基本技能之一,三角式控球、绕腿控球、V字控球、蝴蝶穿花步控球,控球动作多样,老师可以进行专项课程,以充分的满足学生的喜好,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一些身体素质差、灵活性差的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无体育爱好。此类学生老师应该尽量的选择一些活动量小,灵敏性高的团体性体育运动。例如,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体操、健美操、太极等类体育项目的练习,学生在体育练习中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友情的美好,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
三、了解学生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在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速度存在着显著差异。例如,表现欲强、性格外向、体育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喜欢竞技类,能够进行自我展示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育水平较高,体育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老师进行示范讲解,然后小组内部共同学习、相互进步,这一类的学生乐观,且学习能力强,自学、互学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性格内向、体育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老师要耐心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分步讲解,边讲解边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在学习蹲踞式跳远时,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划分为两个小组,老师进行统一讲解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练习,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后,老师可以适度拔高要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讲解,要保持耐心,耐心的引导,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老师可以采用一对一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动作要点,然后采用一对一帮扶制度,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四、结合学生水平,科学分层差异评价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评价重点在于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天赋等有所不同,体育教学评价中,老师不能进行一刀切,而是应该分层差异评价,让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收获的乐趣,淡化学生之间的对比,强调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学生能够超越自我。分层评价消除了体育差生的自卑感,同时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一次次的评价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身的体育能力和水平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进步,体育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自己提升要求,体育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例如,在铅球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水平,可以将学生学习目标划分为三个层级,在教学评价时应该迎合教学目标,分层次评价。投掷铅球考核评价,每人投掷5次,每次20分,满分100分。单次成绩设定中,A组学生投掷距离10m及以上为20分,B组学生9.5m及以上为20分,C组学生8.5及以上为20分,不同组学生的评价标准一次降低,照顾到每个层次学生,不对学生进行拔高要求,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够达到目标,就能够取得进步,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充分的考虑学生的特质差异,兼顾所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促使每个初中生能够参与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适合自身身体素质的运动,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收获喜悦。
【参考文献】
[1]张龙英.因材施教各有所获--浅谈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3,(23):213-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