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翔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 要】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一线体育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让竞赛法走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兴趣,让学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小学生喜欢竞争,喜欢表演,有很强的竞争心。因此,将竞赛教学法引入课堂,有利于全面贯彻新课标的小学体育,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 小学生 体育兴趣
竞赛法是以体育教学内容的正常安排为基础的。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竞赛的安排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看我们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方法是否能适应小学体育课堂,从而根据检测到的课堂教学效果,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教学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我们的体育课堂充满笑声。
一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现有文献和对个别学校的访谈,发现近年来大多数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式教学法、归纳法、程序教学法法、合作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欣赏教学法、理解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进入小学体育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体育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二比赛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兴趣
竞赛法是在一般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旁考,将学生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男女学生可以分开或混合进行比赛,最后确定胜负。年轻人有竞争的心态,为了赢得队伍,他们努力学习老师传授的技巧和动作,他们都希望在体育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例如:有的学生跑得快,有的学生跳得高,有的学生扔得远,有的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应对能力
在小学体育课堂竞赛中,要使学生的技术水平发挥出来,最终取胜,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情绪,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胜败感。
3有利于培养意识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是一项强大的集体体育,许多体育运动都是依靠集体来完成的,运用竞赛教学,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集体的力量,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4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适当运用竞赛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没有规则就不能方正,培养孩子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掌握规则,合理运用规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运动技能的肤浅认识,而且能增强学生运用运动技能的能力。
三。运用竞赛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比赛时间的选择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阶段,尤其是低年级,不安排教学竞赛。但是,为了提高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可以适当安排个人动作比赛。比如在二年级的起跑教学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起跑比赛,看哪个孩子跑得快,但注意不要让孩子急着跑,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在学生完全掌握内容后,组织教学竞赛,促进学生巩固所学技能。
2制定竞赛规则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当竞赛方法运用得当时,就要进行竞赛初期要求可略低,竞争形式多样化。此时,比赛的安排主要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体育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3坚持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合理运用竞争方法的效果能增强对抗因素,加快运动技能的巩固。
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四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使学生干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助手作用。组织学生命令和禁止具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比如学生在垫子上向前滚动,学生动作基本定型后,有的学生心理上有了满足感,不愿意练习和继续提高,影响了课堂效果,但也干扰了一些不能独立完成动作的学生的情绪。此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用比赛法把学生分成两组。每个小组的技术水平都很强。每个小组的成败取决于行动的表现和小组的得分。因为每个人的表现都关系到团队的地位和荣誉,每个学生都会感到肩上有压力。在责任感和荣誉感的鼓舞下,大多数学生克服了平时的怯懦和粗心大意。全体学生全力以赴,勇往直前,顽强拼搏,完成了水平、风格和预期的教学任务。
通过比赛,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积极性高,进步快。使每个学生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在班上的地位和自己的成绩,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体育教学,有些学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学习他们擅长的项目时比其他学生做得更好、更漂亮、更协调。此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很容易接受外界信号的刺激。因此,有利于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比其他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然而,当他们遇到自己薄弱的项目或无聊的项目时,他们的行为会比其他学生差,甚至不顺利。这时,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就会低落,大脑也容易处于压抑状态,从而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例如,在教跳高时,有些学生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他们没有心情练习。我发现后,及时运用比赛法教学。当我听到比赛的消息时,学生们都摩拳擦掌。这种兴奋也影响了那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掌握了跳高的基本技术要领。在比赛中,学生们努力超越每一个新的高度。这些学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下课后,他们仍然努力练习,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合理运用比赛法在体育教学区的应用,可以促进运动技能和巩固的形成。
但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应注意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盲目应用。学生在运动技能尚未形成之前,一般不适合使用。因为此时,学生们的运动还没有最后敲定,他们正在“孵化阶段”中。如果采用比赛的方法,他们很容易在刚学的技能上犯错误,进行激烈的比赛。容易形成错误动作和伤害事故。当学生处于疲劳状态时,比赛方法不宜多用,强度要适当。否则,不仅有益,而且有害。比赛法可用于枯燥单调的项目和素质练习,以适应学生竞争心理特点,克服和改变他们对某些项目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另外,学生的竞赛成绩评价也不能统一,因为每个班级都会有好的和差的体育基础的学生,因此对每个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评价体育基础差的学生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应该成为体育教师的教学重点。体育教学中的贫困生大多因身体素质等因素而畏难。这些学生的老师必须用关心、爱和鼓励的原则耐心地进行教学。对他们学习效果的评价也要注意进步的过程,让这些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学生因其内在的素质差异而被分为贫困组。应根据学生的健康体育水平对其进行评价,以促进其体育水平的提高。如果教育水平低,他们不会失去信心。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和评估来评估最终结果以及学习过程和进度。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灵活的考核手段,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和谐、平等、友好的体育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
五结论
竞赛法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教师要掌握竞赛法的实施、何时使用、如何运用,并充分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随着学生技能的提高而逐渐弱化,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逐步增强。从教师的提问和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学生自己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终身体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永南、刘海元、袁海龙.试论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分类及其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