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门艳妮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英语教学较之以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门艳妮
        旬邑县清塬镇九年制寄宿学校  陕西省咸阳市  711399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英语教学较之以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提高,导致了很多学困生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够提升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成为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转化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既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跟随教师教学进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他们逐渐沦为了“学困生”。在素质教育被大力提倡的全新教育背景下,只有对这些学困生的转化与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这些学困生成因的详细分析,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才能够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导致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首先,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纪律,自由散漫,既不在课前预习,按照要求准备情境对话的材料;也不再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开口说英语;更不会在课后做好复习,记忆所学的单词、句型。发现不理解的地方,也不会积极的向老师或者同学寻求帮助。其次,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面对英语知识,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只能死记硬背,无法对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感悟,学习效率非常低。再次,部分学生没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分心,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听讲。最后,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缺乏自信,且因为学习成绩偏低、失败次数太多,所以太过自卑。
(二)家庭原因
        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之外,家庭方面的一些原因也会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首先,部分学生的父母长辈对孩子太过溺爱,让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生活习惯,在学习方面也是有着盲目的自信,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在学习方面并不努力。其次,个别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没有从父母方面得到思想与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很容易产生偏激的价值观念和极端的个性,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也就将注意力从学习方面转移了。
(三)社会原因
        在学生成为学困生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下,网络、电视、报纸、书刊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其中虽然以健康、有益的内容为主,但是也夹杂着一些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小学生又没有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以及筛选能力,不仅无法有效的判断是非对错,甚至还会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模仿。如果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过于严重,人生观遭到了扭曲,那么其必然会沦为学困生[1]。
(四)学科原因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小学都是实行的大班制度,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都很多。再加上英语教师人数的不足,一个人需要负责多个班级的任课。教师英语素质不够高,缺乏较强的英语专业教学能力,也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吸收,使学生成为学困生。另外,个别英语每天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备课、上课、批作业,追赶教学进度方面,根本无法对某一个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成为空谈。而且,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安排课时并不多,同一个班级一周之内需要隔两天上一次,教学的连贯性与及时性得不到保证,学生也就无法有效的实现英语知识的转化。


二、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
(一)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针对一些受到自我因素影响较大的学困生,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并采取措施重新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重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建议采取以下策略。第一,英语教师要与班主任进行沟通,让学困生坐在距离教师较近的地方,通过座位优先的方式,给与他们关怀和指导。第二,在课堂上课过程中,多对这些学困生提问,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优先的方式,及时针对他们的学习反馈给予针对性指导。第三,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要优先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并根据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查缺补漏。第四,在组织开展各种英语活动的时候,也要让学困生优先参加,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与友爱。第五,加强学困生考试成绩的关注,当他们的学习成绩与考试成绩有些许进步的时候,就要对他们进行大力的鼓励和奖励,对他们脆弱的心灵进行特别的维护。第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帮助他们进步[2]。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要想实现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有效转化,还需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首先,针对已经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学困生,教师需要在家长的配合下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一旦发现学生有松懈的现象就及时予以督促和引导。其次,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并对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培训,提升学生家长的素质,改变学生家长的传统落后观念,进而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再次,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为学生订阅适合的报刊杂志,为学生的英语阅读提供支持。最后,针对学困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也要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将学生正确情感态度的培养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有效的结合[3]。
(三)组建小学英语学习小组
        针对部分小学英语师资力量不足,英语课时安排过少的问题,可以通过组建英语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解决,即让班级中的优秀学生来承担“小老师”的责任,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都安排一名“小老师”,通过“小老师”来督促小组成员的英语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不良习惯纠正情况。同时,还可以让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比赛,针对表现好的小组、进步比较明显的学困生以及表现非常突出的“小老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扬[4]。
(四)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英语活动
        分析小学生的性格特定,如果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他们就会沉浸在学习当中,继续挑战更深层次的成功,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根据这一点,教师可以分层次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英语活动和英语竞赛,激发学困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持续性的热情与激情。例如,可以为学生组织开展英语书写活动、英语童谣演唱活动以及英语歌曲比赛活动等等;而中等学生则组织开展单词和课文背诵比赛活动,优秀学生组织开展阅读竞赛活动。让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比赛,就可以激发学困生的上进心,让学困生转化成中等生或者优等生,减少班级内学困生的人数[5]。

结语:
        综上所述,受到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学科因素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困生。而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组建小学英语学习小组、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英语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志霞.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中华少年,2020(02):47+50.
[2]荀叶梅.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2019(21):213.
[3]楼明怡. 小学英语学困生现状及转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8.
[4]刘全荣.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考试周刊,2017(49):80.
[5]马金枝.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J].中学生英语,2016(2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