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哈巴·木鲁扎
伊宁市第二十五中学,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生命观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其从结构、功能、理解进化和适应观、清楚物质和能量观等各方面来进行探索,转变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贯彻落实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要求,保障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生命观念;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国一直只致力于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积极响应高中课程改革号召,调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以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水平。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逻辑性,研究对象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应用十分广泛,为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应当将生命观念融入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了解结构和功能
在现代生命科学中认为每一种结构都会对应相应的功能,每一种功能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做基础。从生物方面来看,不管是单个细胞,还是整个生命体,其都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而这一生命观念可有效应用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掌握所学知识。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结构和功能这一生命观念,来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让学生思考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和液泡等这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去探索不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掌握细胞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制作模型,等学生制作完成真核细胞模型之后,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例如可询问学生为什么会飞的鸟类的胸肌细胞线粒体数量,比不会飞的鸟类要多;叶绿体的构成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这些问题,可帮助学生去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并且基于这些结构去找到其对应的功能,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水平。
二、理解进化和适应观
在生物学科中,进化是一种生命形态从发生、到发展的整体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水生生物到陆地生物,从简单生物到复杂生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这都是生物进化的过程。适应观则是指生物的形态,在经过不断地进化后,其会依赖于生存环境,会逐步适应环境的变化,是一种调节过程。现代生命科学认为,无论是生物进化还是适应,其都普遍存在,生物的进化,不仅仅是生物自身的进化和发展,也是其与无机环境的共同发展。生物进化需要适应环境,这也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的本质,跟随环境的变化,生物进化需要去适应环境,融入到环境中,如若是无法适应那么必将被淘汰,无法继续繁衍。在高中生物教学课程中,教师可融入生物科学史的内容,总结生物科学史中的材料,引导学生顺着生物科学家的逻辑思维去体会生命的进化过程和适应过程。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介绍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生物种地雀,在这个群岛上的地雀种类有十三种,其中四种属于喙型,一种是用于吃水果的鹦鹉型喙,一种是用于吃昆虫的抓捕型喙、探入型喙,一种是吃种子的碾压型喙。虽然地雀的祖先相同,但是在不同的岛屿上地雀的喙型也会有所不同,这跟岛屿的环境密不可分。这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生物的进化和适应。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举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生物进化和适应。比如说在绿色树丛种有种灰色翅昆虫群体,其基因型为aa,偶然中间出现了一个绿色翅膀的变异个体,其基因型也为aa,那么昆虫翅膀的颜色将如何变化。在这个案例种,教师可为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思考昆虫翅膀颜色的变异,对昆虫的存活有何影响,绿色变异个体是否能够存活,其体内的基因是否能够传递。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会发现生物是否能够进化,不仅仅要考虑其和环境是否相适应,还需要考虑整个群体的基因组成,也就是种群。
三、清楚物质和能量观
生命系统是物质的,物质的运输和变化直接影响着生命活动,而且也伴随着能量供应,也就是说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两者间具有机密关联。这一点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夜有所体验,可有效融入物质和能量观。
例如,在教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将物质和能量观引入其中,以帮助学生去理解课程中所讲述的知识,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一段非常草原生态系统的概况,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引入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提出典型的食物链模式。之后,教师和学生可共同探索,基于典型食物链模式来进行图解,找到生产者的能量及其源头,以及能量输入生态系统的方式,以此来了解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四、应用反例,简历生态平衡观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融入生态平衡的观念。可以举出反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树立生态平衡观念[4]。
例如,在学习《水盐平衡调节》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将“水是生命源泉”作为引子,引导学生去探讨水对集体的作用,让学生去分析和探索机体长时间缺水,并且没有无机盐时的状况,或是体内水分过多、无机盐过多时的状况。然后可由学生分组合作,去自主探索和绘制水盐平衡调节图,教师可予以一定的指导,据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开展生命活动时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
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课程中,渗透生命观念,十分有必要,这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基于教材内容,结合生命观念,帮助学生去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胜莉.建筑安装工程中造价结算的审核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48.
[2]古维民.论建筑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关键点[J].建材与装饰,2018:123-124.
[3]胡晓飞.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重点及注意事项的相关分析[J].居业,2019: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