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聚强
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小学 山东 青岛 266408
摘要:道德品格的形成与生活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德育教育应该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通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教学。本文主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和策略,探析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价值。教师应结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以此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言: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中有“生活即教育”,主要是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开展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小学阶段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与他人的影响,在这个时期需要特别做好思想道德、法治意识、个人品格、行为习惯的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与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认知、体验等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该引入和运用生活资源教学,更好地发挥生活化资源与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对于儿童的德育教育,需要经历无律、他律、自律的过程,而小学阶段正是儿童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儿童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还处于懵懂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与群体的影响,对于儿童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从而让儿童形成不同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行为习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引入生活化的资源,运用生活化的方式教学,重视生活化的实践,让学生结合生活资源获得感想与感悟,领会到道德与法治的思想内涵,同时生活化的资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其主要作用不仅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具有以下重要作用:一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较难理解文字等抽象内容,而喜欢接触图像和实物等具象的事物,生活化教学正好需要引入大量的实际生活内容,这些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有效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二是拓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单独讲授知识为主,一般是灌输理论,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思维逐渐变得机械僵化,生活化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引领学生根据生活资源思考与探究,可以更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三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还需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参与小组合作等,可以有效提高探究能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确定现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想让生活化教学更好体现独特的价值,还需要探究具体的实施策略[2]。首先,教师应该根据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确定现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不可过高也不能太低,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新时代的立德树人教育的要求,不以培养“完人”为目标,不能盲目拔高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入针对性的教学资源,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这些事我来做》一课,根据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际生活,可以确定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大内容:一是培养学生自己料理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务技能,能够用恰当的方式与人沟通;二是运用阅读感悟、体验、家务活动比赛、小组探讨、交流会等形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做家务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的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家庭意识与责任感。在确定完成这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引入丰富的生活资源,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二)引入多元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还需要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引入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文本资料、图片与影像等,可以将它们单独展示在课堂上,也可以将它们制作成电子课件或者微视频[3]。教师可以利用多元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思考与探究,探究案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先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之后再进行总结,在总结中有效渗透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从而更好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及根据环保理念践行环保行为,正确认识塑料制品,知道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认识塑料制品对于环境的危害等。根据以上内容,首先教师可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比如:在当前网购和外卖大火的前提下,一次性塑料制品得到大范围运用,如一次性餐盒和包装纸等,它们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对于环境造成了污染。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会污染环境?哪些行为或者现象会污染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比如:减少网购和点外卖的次数,减少或者不用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制品,尽量使用环保与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如此,通过引入类似的生活化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更好丰富生活化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或者是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结合生活化资源,更好地丰富生活化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生活实践教学[4]。情境教学一般是根据课程内容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比如实物演示、案例展示、辩论比赛、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运用这些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更好地调动起来,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需要引入一些问题和布置探究任务,先让小组解决问题,之后进行总结;生活实践教学,主要是布置生活实践任务,让学生根据课程所学深入到生活中实践,展示实践成果等。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教师可在教学完成后布置生活实践任务,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一些实用的小工具或者工艺品,并拿到课堂上展示,说下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展示一些用废旧物品做的小工具和工艺品,有用饮料瓶和酒瓶做的花瓶,有用彩色塑料纸折叠的手工品等,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废旧物品的价值。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价值为主题,探究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以及策略。教师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确定现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与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斯琴高娃.试论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几点认识[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116.
[2]根深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教育研究,2020(7):31-32.
[3]张鹏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趋向及价值探寻[J].新课程(上),2019(4):50.
[4]曹妍.让生活化教学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