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仪
东莞市长安镇中山小学 广东东莞
摘要:思维导图的目的是将抽象思维形象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作为一种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快速地将抽象思维形象化,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才能发挥预期效果。基于此,本文就此展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供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引 言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地图、概念地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将左脑逻辑、文字、数字、抽象推理能力与右脑图像、空间、整体、色彩能力相结合,将主题置于中央,向四周辐射关键词,可以将问题思路、途径以有序顺序表达出来,犹如神经网络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在世界和中国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是塑造学生识字能力、语言表达、沉淀其心理特征、思维品质、行为方式的重要教学环节。思维导图正是帮助学生借助图形工具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有力工具。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属于这一种思维工具,能够体现出放射性思维的工具,同其他工具进行对比,思维导图形式相对较为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就是将知识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思维过程,调动学生大脑的思考能力,注重知识的延伸拓展,从而使得知识内容形成为放射性的图形。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身体各个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学生都不存在识字、语言等内容的感悟,而生活经验则更是缺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优势,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思维导图还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想象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引导小学生提升表达、写作等能力。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教学,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合理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
(一)发挥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学习优势
在学习文本的时候,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学习抽象的理论,学生会觉得学习知识的过程很枯燥。教师如果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并把探索出来的知识形象化。思维导图是一种让知识可视化的图式工具。它运用关键词来描述学生学过的知识、运用图形符号来描述关键词代表的意思、运用线条来描述知识与知识的关系。不仅如此,它允许运用不同的颜色,把知识分类;允许运用不同大小的字体来将知识分级……教师让学生绘制这样具象化的知识主题图形,能发挥学生具象化思维的优势,使学生乐于探索知识,把探索出来的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发挥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优势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知识主题为核心,运用图式的方法呈现知识框架的工具。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他们一般只会用体验式的方法学习,想象文本的内容。如果小学生要建立思维导图,就要学会从文本中提炼关键词,学会运用某种逻辑建立关键词的逻辑关系,将关键词分类、分层。如果长期接受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慢慢地,小学生能够学会从宏观的视角来分析文本的内容。
(三)发挥小学生的探索知识学习优势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重、探索心强的特点。他们喜欢主动去探究知识,而不愿意被人被动地灌输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根据个性化的理解来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建立思维导图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像在绘制一幅图画一样。他们探索的知识越多,画面的内容就越丰富,就能根据学习的需求,创建出各种有意思的画。思维导图,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创建知识结构的一种工具。在运用这样的工具时,学生能够由此及彼,学习到大量的知识,再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建立知识的框架。
三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聚焦关注,形成趣味点。低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会受到兴趣的影
响和干扰,如果他们对于课文题目不感兴趣,就会很容易对课文内容也失去阅读欲望,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趣味点,让学生抱有迫切的心情进入阅读。通常小学生对于图形化的内容更感兴趣,因此思维导图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更加敏感,同时其又能展现文章的更多内容,学生容易在一目了然的情况下,产生好奇、疑惑、惊讶等情绪变化,进而产生阅读的主动心理。
比如在学习《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时,笔者在课前准备好了一份思维导图,利用泡泡图的模式,在中央画一个圆形的太阳,然后在周边画出4个圆圆扁扁的太阳,分别将其涂成绿色、黄色、红色和七彩,在学生们对文章题目感到无趣的时候,便将其展示出来,学生立刻被颜色各异的太阳所吸引,同时心中还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有绿色、红色和七彩的太阳呢?在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下,他们很快就主动开始了阅读学习。
(2)引导意识,形成系统化。在正常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目标,布置任务,从而总结出每一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深化和理解这些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
但是小学生的意识容易跳跃,因此他们对于文章的结构和流程难以掌控,也是学生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最难以避免的关键性难题。而教师可以利用导图的形式,以图形中标注的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绪,这样学生更容易抓住关键的知识点,从而使得理解更加全面深刻。
比如在《曹冲称象》这课之中,课文的重点在于曹冲称象时的思路由来和实施步骤,所以笔者就以程序框图的形式将曹冲称象的流程进行总结,学生看到这样清晰的步骤,对于文章的结构就有了系统化的把握,由此在进行思考和分析时的思路会更加明确,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
(3)总结要点,形成能力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接收到的内容是知识,学会的技巧是经验,只有将技巧和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才能达到能力的标准。在阅读教学课程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图形归纳,来完成课后的学习总结,以此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联结成网,把杂乱无章的知识与效果单一的技巧进行糅合,成为学生固有的一种能力。比如在学习《特产》这一课后,笔者发现在本课中,作者在描述竹笋冻时是通过颜色、大小、形状、制作过程、故事传说、食用味道等顺序依次展开的,进而通过流程图的演变,可以将其分为观察、探讨、传闻、品尝四个环节,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学习,就能够掌握这种写作能力,在以后的关于食物的作文写作中,就可以运用该方法,让作文更加有序化。
(二)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小学生都无法掌握写作的方法,而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会写作。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写作的主题,进而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假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写作的过程既要有事实为依托,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想象内容。其次,在确定主题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如对小学生来说,假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大多数都是玩到了好玩的,吃到了好吃的,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玩得高兴”“吃得开心”等主题进行想象,之后为学生的选材提供素材内容。在确定主题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导图进行完善,对框架进行建构。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取舍材料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其次,应该为学生介绍思维导图,并让学生以完善的思维对重点内容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尝试进行写作。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创新,进而指导其具体的写作方式。例如,部分学生会尝试对人物心理层面进行描写,通过具体化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感受,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支持下将写作思维流畅化,如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
上的关键词促进学生思考。另外,思维导图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并让学生的具体写作过程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使主题内容的呈现体现出层次性的特征。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的写作既能够具备鲜明的层次性,又能保证内容的深度。
(三)在背诵记忆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
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背诵这一童子功必须练就。多背诵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可以增强语感。但是单靠苦读苦背这一单一的方法,学生往往会对背诵的学习活动“敬而远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找准关键词,将课文脉络以图式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在眼前,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例如一年级下册第课《三个小伙伴》的教学,我指导学生抓住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在种树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这条线索来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很快就抓住了关键词:没锄头一小野猪一硬嘴巴;没箩筐一小袋鼠一皮口袋;没水桶一小象一长鼻子。这样一来,课文的重点部分思路清晰,简洁的文字配以色彩鲜明的图画,利用形象思维把学生带到有意义的语境中,学生在趣味盎然中“顺藤摸瓜”轻松练习背诵。
四 应用思维导图注意的问题
4.1 使用思维导图不拘形式
思维导图的目的是将抽象思维形象化,具有发散性。反映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写作思路,故不能追求同质化与标准模式,做过多的限制。应该鼓励学生开发带有自己理解的、具有明显个人思维特征的
思维导图。教师的职责是在学生确定基本分类概念或提取上位概念时提供点拨性的帮助,纠正学生不准确的各种表述。思维导图抓住核心和主题,采用图形、短语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升自己的归纳整理能力和思维水平。
4.2 使用思维导图应以启发为主,勤于思考是根本
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思维工具,其本质上是思维的形象外化表达,是将文章“化繁为简”再到“化简为繁”的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提炼思维的方法、角度,勤于多元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不可一蹴而就。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并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框架,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更好地进行理解与掌握,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以及复习,拓宽学生的知识层次,合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创新完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的开展研究[J].万宏珍.??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
[2]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冯霞.??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1)
[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张敬.??数码设计.?2017(11)
[4]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张洪榜.??文学教育(下).?2016(01)
[5]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J].管华.??华夏教师.?2019(31)
[6]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J].司春兰.??考试周刊.?2019(75)
[7]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李小鸥.??新课程(综合版).?2019(09)